1)第八百一十一章 大胆假设_三国之重振北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都尉想到了什么?”诸葛亮从杨修的反应看出一定是有关键人物被遗漏。

  杨修自诩聪明,可是在整个事态中有一个人很关键,却一直被忽视。

  “天子敢大胆出洛阳到西市与白马寺,除了巡查展示天子威严外,还有一个人也很关键。”

  说到这,诸葛亮就猜出来了:“是不是当时负责守卫洛阳的城门校尉种辑?”

  “没错!就是城门校尉种辑。”

  杨修再次对诸葛亮的智慧佩服不已。这次是自己入城向天子反应情况,提出诸葛亮的计策。当时种辑保证能稳守城池,刘协、伏寿才率羽林军出城。

  接下来,董承军不仅没有突袭比较空虚的洛阳,反而很快生乱,大部投靠了天子。所以,若说谁可能和董承管家有联系而事先知情,那确实有可能是种辑。

  诸葛亮再将种辑和那晚情况比对。

  此人作为统领洛阳绝大多数城门的比两千石高官,确实跟他们略有往来。只不过多数时候是下面的城门司马和他们接触,种辑只见了几面。

  难怪觉得眼熟,却无法通过声音外形辨别。

  诸葛亮分析道:“如此说来,种辑校尉是天子的人,所以天子才放心大胆采纳我等计策?这样确实说得通。”

  张辽、月英和唐姬也听到了他们的讨论,觉得这样十分合理。

  只有诸葛亮最先提出这种假设,却觉得太过碰巧顺利。

  五人太累了,匆忙结束晚餐,略做收拾就要休息。

  诸葛亮心想这段时间突然这么疲惫,如果自己没开始练武,恐怕已经头昏脑涨彻底扛不住了。

  躺下来头脑更加清晰,飞快思考其中的诸多巧合和蹊跷之处。

  一.交易会中发现种辑与董承管家准备起事,结果恰巧被他们见缝插针,用计策推动此事。

  二.交易会中得到许多人帮助,有皇后伏寿、大臣陈群、乐师左延年、摸金校尉隐,还有洛水上客船,但主人未露面。这颇有些戏剧性。

  三.李儒兵马与投诚朝廷的董承军发生摩擦,随后接受朝廷安排各自退兵,将城西空出作为无兵马驻扎的区域。这一条看起来十分正常,但在李儒身上就有些奇怪了。

  在他看来李儒和贾诩是乱天下的恶毒之士,其关键不仅在他们恶毒,还有几乎无人能及的计谋。

  为何他没有趁朝廷局势不稳,多攫取一些资源或地位?

  之前在朝中不能为所欲为,是因为近有董承制衡,远有曹操虎视眈眈。如今事发突然,趁朝廷没整编完董承兵马,曹操没来得及反应,完全可以试着控制朝廷。

  然而他收手了!

  越想越觉得事有蹊跷。

  诸葛亮辗转反侧,把这三条结合起来,竟然又有一些发现。

  董承身边变局除了巡城监和天子,可能还有人知晓。当晚李儒也在场。

  许多人给他们帮助,就说明董承众叛亲离早已到了各

  请收藏:https://m.kuai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