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百一十一章 大胆假设_三国之重振北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方知晓的地步,作为老对手,李儒不可能不知。

  李儒突然见好就收,是不是因为就此事攫取利益,远远不如他先服软,再潜伏反击所得?

  逻辑说得通,只可惜缺乏证据。

  这回他不再塌上继续努力入睡,而是起身到院中踱步赏月思考。

  由于这几日太过劳累,月英等人没有反应。其实张辽有足够警觉性,但分辨出是诸葛亮小心的脚步声就继续安心入睡了。

  寒冬正是最冷之时,越是冰刺骨,就越能驱散他的困意。

  证据……李儒或者李选之前一段时间比较低调,没有什么能用来做证据的啊。

  也许换一种思维比较好。

  一般思维直来直去找证据,直接关注李儒。可是李儒何等智慧,直来直去什么破绽都没有。

  从其他人入手,寻找有关李儒李选的证据……

  一阵冷风吹过,诸葛亮抬头望了望天,估计荆州此时应由西北风转为东南风了吧?

  这阵寒风冰刺骨,一下子让他想起当时在小楼二层窃听情报时的情况。当时从交易会前院进去……

  前院……

  当时河南尹李选突然到访会场,吸引了董承手下绝大部分注意,他们两人才有机会往后摸索接触了左延年。

  李选在场,除了威慑董承必然还有其他原因。

  对了!

  当时巡城监有一个重要目标,那就是从董承那里挖走些人脉,将一些关东士族争取过来。

  李选作为洛阳的实力派,李儒的侄子,完全可以借着董承出昏招,与曹操不和时,暗中获得一些关东士族的支持。

  此时士族有一部分人为了自家利益什么事都做得出来,追求利益就可以改换门庭。

  这是第一个点。

  另外,张辽和朱靓跟着隐从地道进入主院。四人又找左延年和美妇才得以离开。但是,董承早早带着大批心腹在西码头埋伏好了。

  也就是说,交易会主会场当时是董承管家在掌控。

  李选在场,种辑在场,后面还忠于董承的心腹们很可能全都不在!

  这个时间段如果说凑巧,那也太夸张了。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只需要从多方入手,从参会者那里,调查一下交易会最后的情况,就能发现蛛丝马迹。

  诸葛亮在院中踱步,越思考思路越清晰。

  此时天边忽然蒙蒙亮,一缕微光刺破无穷黑暗,诸葛亮精神一振。

  “思来想去,假设已经足够,推理也找到丝丝证据,最重要的是结论!”

  “第一种可能,董承管家在两面下注。既投靠天子的人:城门校尉种辑,又与河南尹李选勾结。这种可能性很大,要推倒董承去获得天子这边大义,或者董承最畏惧的李儒帮忙,这非常合乎逻辑。”

  但只有结论一是不够的,还有第二种概率稍低,却非常可怕的可能性。

  “刚才的结论较为合理,但李儒、李选不是赢家,如果他们现在退却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回报……第二个结论是:李儒、李选还……”

  “起这么早?”背后忽然传来声音。

  回头一看,正是巡城监都尉杨修。

  请收藏:https://m.kuai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