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 资源_四合院:从聋老太太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行都要花钱,国人又是勤俭惯了,习惯性的会存钱,所以这种5块钱一身的布拉吉,就算是一般的工人家庭给自己家闺女买的时候也会慎重。

  倒是小青工购买的人数会多些,毕竟是自己赚的钱,而且各方面压力相对小一点。

  但是学生能穿布拉吉的,可以说家里的条件基本就没有太差的,一般来说,从一个人的穿着大体就能看出这个人的经济情况。

  几十年时候可能不好说,现在却是八九不离十,衣服的式样、材质,棉衣的厚薄,自己做的还是商场买的,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来。

  特别是对于学生和青年工人,其实不光是布拉吉,男孩子的白衬衫、胶底鞋,女生的发卡和小皮鞋,都算是财力的证明。

  其实真要论起来,鞋的话要比衣服还要贵一些,最便宜的胶底鞋一般都要5块以上,鞋底的胶还比较薄,好一些的话要10来块。

  皮鞋就更贵,之前小卫给小丫头买过一双红色的小皮鞋,巴掌大,15块,因此还被婶子熊了一顿。

  不过嘛,鞋子没有那么显眼,大家一眼看过去最先看到的还是衣着。

  反正他们这个班的同学吧,就小卫看的基本穿的都不差,男生差不多都是每人一件白衬衫,脚上不是布鞋就是胶底鞋,女生一大半都穿着布拉吉,其余的穿着也都和老姐差不多。

  最关键的是都没有穿带补丁的衣服,这在这时候是一间很难得的事。

  为此,小卫这一会没少被老姐瞪,这也怪不到自己啊,谁想到他们班也算得上的半个贵族班呢。

  不过仔细一想也是应该的。

  而且农村来的学生因为经济方面的问题,一般初中毕业就出去找工作或者上中专去了,到了高中,基本上就剩下家里条件都还不错的人了。

  也别觉得他们这边的条件夸张,更夸张的小卫也见过,就是101那边,好家伙,放学的时候外面停了几十辆小车,这可是50年代,和那边一比,老姐她们班也就是个城乡结合部的水平。

  而且现在已经很好了,要知道这种子弟学校是没有上级拨款的,人事、经费都是所属单位自己来解决,这基本上就算是单位员工的福利,招的学生越多,每年补贴费用的就越多。

  不过上级对学校招生时,每个阶层的录取比例都是有所规定的,像是从周边农村招收的学生,因为受教育的条件还有家里的观念,很多人的成绩并不好,但是这时候,工农及其子女享有教育的优先权。

  比如说老姐她们学校要招收学生,其中工人阶级的要招多少,农民阶级的要招多少都是有最低规定的。

  如果要招200人,而报名的人里中下贫农民身份的120人,工人身份的150人,地主、中富农身份的20人,你说该怎么录取了。

  这简单了,农民和

  请收藏:https://m.kuai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