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八十章_女帝养成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会名流,来对当年的新茶进行品鉴,而这也就是斗茶的雏形了。在那个时候,为了能够进献更好的茶叶以争宠夺利,各级官员也是会通过斗茶的方式来选出最好的茶叶。

  自唐代中期以来,茶叶贸易开始大范围发展,当时,为了能够获得品质上乘的茶叶,商人们也会来到全国各地对不同品种的茶样进行评判。而这种挑选方式,也就成为了民间斗茶之风的基础。

  其次,在当时的社会中,随着文化的不断发展,文人们之间的娱乐活动也变得多种多样了,由于在斗茶的过程中,茶文化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因此,文人们也将斗茶作为表达自己文学修养的一种特殊方式。在《和子瞻煎茶》中就对斗茶有着这样的描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茶事不知劳。”可以看出,当时许多文人都纷纷沉迷到斗茶这项娱乐活动中去了。

  宋代社会斗茶的具体要求与规范

  到了每年清明节前后,斗茶的最好时机就出现了。在最开始的时候,参与到斗茶中的人一般都是上层社会的达官贵人,或者是社会中的一些名流文人,对于他们而言,由于斗茶体现着生活上的雅趣,因此,他们都差的场所也是非常讲究的。一般来说,他们都会选择一种名为“茶亭”的二层建筑作为斗茶之处。

  在斗茶开始之前,客人要先在一楼等候,当主人发出邀请后,客人才能到二楼开始斗茶。在当时的斗茶会中,有以下几个斗茶步骤,根据各个步骤的表现,斗茶之人也能获得相应的评分。

  斗茶的第一步就是“热盏”,在斗茶正式开始后,茶盏要先用沸水淋烫一下,在《茶录》中对这一步骤有着这样的描述:“欲点茶,先盏令热,冷茶不浮。”可以看出,如果不事先热盏的话,就会导致茶的品质有所下降。

  斗茶的第二步就是“调膏”,在热盏过后,斗茶者需要根据茶盏的大小,用专门的勺子挑出适量的茶沫放入热好的茶盏中,并加入适量的热水,将茶沫调制成较为浓稠的膏体。

  斗茶的第三步就是“点茶”,在茶膏调制完成后,斗茶者就会将煎好的沸水注入到茶膏当中,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还会用扫把形状的茶筅在茶盏中上下翻动,以保证茶膏能够被顺利冲开。在这个步骤中,斗茶者必须保证水从壶中出来之后能够形成连续的水柱,如若中间水柱被断开的话,那么就意味着斗茶的失败。

  斗茶的第四步就是“击沸”,在点水结束后,斗茶者就要对茶筅进行旋转、搅动等操作,以此来使茶盏中的茶汤泛起汤花。

  其实,在斗茶这项活动中,最主要的还是品鉴茶叶的优劣,在《茶录》中就对品质上乘的茶有这样的描绘:

  “茶色贵白、有真香、味主于甘滑。”

  由此可见,虽然斗茶的步骤较为繁杂,但其最终的目标也是为了能让人们品鉴到更加优质的茶水。

  因斗茶而产生的历史故事

  在宋代社会中,斗茶不仅仅是贵族与民间热爱的娱乐项目,作为皇帝的宋徽宗也是一个着名的斗茶爱好者。在他所着的《大观茶论》中就有这样的记载:

  “汤花泛起击拂,汤花均匀细腻、经久不散为咬盏。”

  由此可见,对于斗茶的各个步骤,宋徽宗都有着非常详尽的了解。

  除了皇帝之外,在当时的社会中,很多文人雅士也纷纷参与到了斗茶的行列中去。在《茶墨之辩》中就有这样的记载:

  “茶欲白而墨欲黑;茶欲新而墨欲陈;茶欲重而墨欲轻。君何以同爱二物?”

  而这就生动地描绘了苏东坡与司马光之间关于斗茶的辩论。面对司马光的这一提问,苏东坡也给出了很好的解释,他认为:“二物质然矣,然亦有同者。”

  可以看出,在那个时候,对于文人们而言,斗茶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品茶活动了,通过斗茶的出现,他们也能对一些思想观念进行论述与完善,在文人的世界中,斗茶只是他们体现个人文化素养的一种手段而已。

  请收藏:https://m.kuai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