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六十三章_女帝养成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定样”,而成为批量生产,使零碎、分散、单独的纹样联合起来,成为连续图案,或完整的构图。如“织金人物羽毛”、“散花花雀”等构图,这时更发展,并固定下来,成为一种程式,可以运用到所有的产品构图上去,如整套的餐具,放在盘子上合适,放在碗上也合适,放在汤匙、小碟上都合适,使整套餐具的纹样既完整又统一,布局整齐,并可容纳时果花卉、鸟雀虫鱼、人物、山水等题材内容于一件产品里面。因为碗、盘、碟等产品中心用一夹金圆圈,采用十字开幅,开四斗方,加上花果、蝴蝶织金作底,就可以千变万化,同时纳入一个固定的程式,易批量或整套生产。中心夹金圈内可以写花、鸟、石,也可以绘上外国商标或洋行的徽章,适应性比较强,这样就促进了广彩瓷的大力发展,在生产上可以有分工,各司其责。

  彩瓷相框

  到了清末至民国初年,由于一些画家的参与,使广彩瓷画有了创新之作,并出现了新彩绘组织,如“广东博物商会”、“羊城、芳村、化观瓷画室”等铭款,都有实物传世。广东博物商会是清末当时的一些知名画家、岭南画派的创始人高剑父、陈树人等创办的,他们先是在宝贤大街的一间旧式大屋里开设了绘画和彩瓷的艺术室,后又合股建立了“广东博物商会”,从事彩瓷的研究和生产。因此,当时也绘制了不少广彩瓷器,可惜多已外销,留下来的很少。广东省博物馆收藏有高奇峰、潘冷残、陈树人合画的“冷月栖篁盘”,其上画麻雀七只,栖于雪竹上,下绘一圆月作初升状。

  广彩瓷器的产生,是从中西贸易的外销瓷中,逐步适应国外市场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它和外销的关系极为密切,可以说它是因外销的需要而发展,是适应外商的需要和所好,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彩绘瓷。它既有中国传统彩绘艺术的风格,又吸收了欧美的艺术精华,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结晶,是数百年来广彩艺人们辛勤劳动的硕果。它已赢得国内外人士的赞誉,销售遍及世界五大洲,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播中国特有的陶瓷文化。如今,广彩瓷器得到了人们的重新认识,国内收藏的人也越来越多,其价值逐年上涨。

  粉彩瓷

  粉彩瓷又叫软彩瓷,是景德镇窑四大传统名瓷之一。

  粉彩是一种釉上(在瓷胎上)彩绘经低温烧成的彩绘方法。粉彩也叫“软彩”,是釉上彩的一个品种。所谓釉上彩,就是在烧好的素器釉面上进行彩绘,再入窑经摄氏600度至900度温度烘烤而成。粉彩瓷器是在康熙五彩基础上,受珐琅彩制作工艺的影响而创造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始见于康熙晚期,后历朝流行不衰。

  粉彩瓷的彩绘方法一般是,先在高温烧成的白瓷上勾画出图案的轮廓,然后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再将颜料施于这层玻璃白之上,用干净笔轻轻地将颜色依深浅浓淡的不同需要洗开,使花瓣和人物衣服有浓淡明暗之感。由于砷的乳浊法作用,玻璃白有不透明的感觉,与各种色彩相融合后,便产生粉化作用,红彩变成粉红,绿彩变成淡绿,黄彩变成浅黄,其他颜色也都变成不透明的浅色调,并可控制其加入量的多寡来获得一系列不同深浅浓淡的色调,给人粉润柔和之感,故称这种釉上彩为“粉彩”,在表现技法上,从平填进展到明暗的洗染;在风格上,其布局和笔法,都具有传统的中国画的特征。

  请收藏:https://m.kuai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