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3.第四十三章_重生之我给国家开外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几乎不用花时间去选股,买什么就涨什么。

  1998年至2000年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商用推广,用户数急剧增加,吸引了众多非科技主营的公司也蜂拥投资于科网项目上,加上又有政策扶持,整个M国从东到西,到处是高科技风险投资在狂舞。

  到处是北典网络,朗寻科技等重量级的IT大公司在疯狂招人,只要跟IT沾点边,就被拉入公司从头培训,只要有个IT学士,硕士,外国学生也能拿到8万美元的年薪,招聘的人员每招到一人就有数千美元的提成。那时候,像E贝这样的公司被人认为是野鸡公司,求着毕业生也不见得有人愿意去。

  整个M国都笼罩在一片高科技带来的繁荣之中。

  股市中,投资者疯狂购买科技股,只要名字以“e”打头或者“.com”结尾的公司都受到资金追捧。

  简单来说就是,当时有一批高科技公司,如微软、IBM等,不仅具备优秀的盈利能力,也具有把握未来市场的能力,更能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因此人们对科技股热情高涨。

  然而也有一群互联网企业,在投资人、砖家学者,以及其自身的包装下,轮番上演公关秀,鼓吹着极其美好的未来,吸纳了大量资金。盲目的逐利热情,再加上一些机构的隐秘造假,导致投资者对当时科技股的认识产生了极大的虚高,甚至疯狂。

  然而现实是,后一批的互联网企业,他们改变不了盈利能力极其低下的局面,同时又在大肆挥霍金钱,也有的被快速淘汰,有的发展方向错误。

  在2000年3月,以技术股为主的NASDA纳斯达综合指数攀升到5048,网络经济泡沫达到最高点。

  导致NASDA和所有网络公司崩溃的可能原因之一,是大量对高科技股的领头羊如斯科、威软、岱尔等高达数十亿美元的卖单碰巧同时在2000年3月13日星期一早晨出现。

  卖出的结果导致NASDA一开盘就从5038点跌到4879点,整整跌了4个百分点,是当年“盘前”抛售最大的百分比。

  大规模的初始批量卖单的处理引发了抛售的连锁反应,投资者人心惶惶,投资者、基金和机构纷纷开始清盘。

  仅仅6天的时间,NASDA就损失了将近9个百分点,大盘指数从3月10日的5050掉到了3月15日的4580。

  领头羊威软在97年被指控垄断,98年立案,而在2000年1月比尔辞职4月,法院宣称已收集到证据证明到威软的确存在垄断行为,威软面临可能被拆分。科技股巨头可能陨落的消息加剧了人们对科技股的恐慌心理。

  2000年4月高盛首席投资分析师10年来首次对投资者发出减持科技股的建议。同时各路分析

  请收藏:https://m.kuai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