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六十章 不可模仿的将军_国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规模战役来说,要把几个个小时内想到最好的进攻战术,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在部署作战任务的时候,裴承毅留了很多余地,没有一次把计发小定死。

  以他的指挥习惯,也不会把计发小定死。

  按照项铤辉、袁晨皓等人的说法。裴承毅不是那种依靠作战计刮指挥军队打仗的指挥官,在他指挥作战行动的时候,作战计发小不是被改的面目全非,就是被丢进垃圾筒,然后完全按照他对战局的判断下达作战命令。

  可以说,裴承毅的指挥方式是任何人都学不来的,因为没有人有他那样的军事才华。

  别的将军不说,就连深得裴承毅真传的袁晨皓都认为,他远远比不上裴承毅,根本不可能成为裴承毅那种才华横溢的军事统帅。

  正是如此,裴承毅的指挥方式饱受质疑。在一些西方军事家看来,裴承毅的指挥方式不可模仿,也不能模仿,因为没有任何一支军队能够百分之百的按照指挥官心血来潮的安排作战。用比较好听的话来说:如果模仿裴承毅的将军能够灵活自如的应有指挥手段,而且运气足够好。手里正好有几支召军、纠军、丛军与刀军那种足够彪悍的军队,肯定能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如果画虎不成反类猫,而且运气又非常不好,手里的军队不够彪悍,获得的就是不是辉煌的胜利,而是可耻的失败。

  事实上,裴承毅之后,还真没有哪个将军能够模仿到位。

  袁晨皓算是比较幸运的一个。因为他有足够好的运气,可是比起裴承毅,他所取得的成就仍然差了一大截,特别是在军事创新上的成就。根本无法与裴承毅比肩。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裴承毅让3个野战军同时发起进攻,能够产生一举三得的效果。一是用实战检验3个野战军的战斗力。为确定主力提供最直接的依据。二是最大限度的向印军施压,迫使印军全面动员,在战斗中找出印军防线上的漏洞。三是做出强攻新德里的样子,迫使印军把注意力集中在新德里方向上,为南面的进攻行动减轻负担。

  光安排3个野战军还不够。

  战役开始前,裴承毅给占军的商雪韵、旧军的怀志网与口军的王学平打了电话,要求纤空降军尽快让战

  说,小入心旅做好战斗准备。通过从其他空突旅抽调兵力,让3个空突旅恢复全部战斗力,随时等待作战命令。

  3个空突旅是裴承毅为攻打新德里准备的预备队,也是唯一的预备队。

  只不过,在如何使用3个空突旅的问题上,袁晨皓有不同意见。

  按照他的看法,应该尽快让空突旅参战,至少应该派遣打手个空突旅参战,在某个方向上协助装甲部队发起进攻,撕开印军防线,然后确定主攻方向。只要确定了主攻防线,就能让另外2个空突

  请收藏:https://m.kuai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