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四章 蜂拥而至_国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3个空中突击旅的行动足以证明杜奇威的猜测。如果不是为了让主力部队绕过加尔各答,裴承毅没有任何理由在地面部队到达之前围困加尔各答。更没有理由一口气派出大部分预备队,甚至让凹军参战。

  联系史塔克之前。杜奇威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判断南下部队。

  到底是让刀军南下,还是让药军与环军南下。或者让纠军南下?

  杜奇威首先排除了纠军的可能性。主要是而中国军队暂时没有控制加尔各答南部地区的交通要道,无法为南下部队提供足够的后勤支援。而匆军的编制过于庞大,对后勤保障的要求远远超过了战略反应军。更重要的是纠军是重装甲军,长途奔袭能力与突击速度均不如战略反应军。裴承毅派遣部队绕过加尔各答,肯定是要打开南下的通道。对部队的首要要求就是快速突击能力。而不是攻坚能力。就算纠军能够摧枯拉朽的击败加尔各答以南的所有印军,裴承毅也没有理由让纠军拖累其他部队。

  排除了凹军,杜耸威就有点头痛了。

  如果让他选。肯定让刀军南下。别的不说的表现足够抢眼。战斗力与突击能力足够强大,不管是快速奔袭、还是临阵攻坚。刀军都是手到擒来。也就是说,刀军既有战略反应军的突击能力,又有装甲军的攻坚能力。更重要的是,刀军的独立作战能力非常突出,在吉申根杰防御战中就没有要求过多的支援,对后勤保障的要求并不高,裴承毅完全不用担心刀军的持续作战能力。

  如果让刀军南下,裴承毅为什么要出动碧军与歹军?

  这是杜奇威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绕过加尔各答后,攻打加尔各答的紧迫性就不那么明显了。在凹军已经入印参战的情况下,用3支空中突击旅支援凹军攻打加尔各答。不会存在多少问题。加尔各答的防御再坚固,也比不上当年的汉城。而且现在的凹军也比半岛战叼刊勺凹军强大得多,攻坚能力绝对超一流。虽然增派2个军。能够有效缓解纠军的战斗压力,但是派出瓦军与歹军之后。裴承毅手里就只剩下2个旅的预备队了。南下攻打孟加拉湾沿岸地区很重要,可是在战役后期向西突击。为攻打新德里的行动做准备更加重要。如果由杜奇威指挥中国军队作战,在没有特殊目的情况下。绝不会让弥军与歹军去扫荡孟加拉湾沿岸地区。

  排除不可能之后,剩下的再不可能,也是事实。

  也就是说,南下的不是77军。而是张军、或者刃军、或者两军一同

  。

  毫无疑问,杜奇威倾向接受最后一种可能,毕竟弥军与刃军的战斗力不如刀军,虽然打手个军也能取得突破。但是效果不会好到哪里去。为了稳妥起见,裴承毅应该让两个军同时南下。如果考虑到后期作战

  请收藏:https://m.kuai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