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五章 雷霆一击_国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实上,要想提高潜射弹道导弹的发射速度,几乎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情。虽然与陆基弹道导弹相比,承担“最后”使命的潜射弹道导弹几乎全部瞄准了敌国的大中城市,以杀伤敌国有生力量为首要目的,因此在发射之前。不需要做精确定位,完全可以依靠潜艇上的高精度激光陀螺仪提供的位置信息,最多不过在发射并用光电潜望镜进行定位测量。但是战略潜艇一般在水面下发射导弹,在发射过程中,为了确保导弹能够顺利出水、并且在出水后顺利升空。对潜艇的潜深、航速、倾斜度等航行状态有非常高的要求。比如刚发射时就要求潜深在屯到妈米之间、航速不得超虹节、纵向与横向倾斜度均不得超过刚度。

  如果潜艇自身的状态能够恒定不变,即在正常状态下维持这样的航“行姿态不是什么难事。问题是,在发射潜射弹道导弹的时候,因为导弹本身具有质量,把导弹发射出去之后。等于降低了潜艇的排水量。也就是说,即便不考虑发射方式对潜艇航行姿态产生的影响,也得考虑导弹自重对潜艇产生的影响。如此一来,潜艇上的导弹只能一枚接一枚的发射,而且之间得有一定的间隔时间。要想提高导弹发射速度,就得缩短间隔时间。

  从前面的分析来看,缩短间隔时间的方法无非两种,一是采用对潜艇姿态影响最小的发射方式,二是降低导弹的质量。前者可用的办法并不多,毕竟发射方式就那么几种。不管那种方式都会对潜艇航行姿态产生影响,只能降低影响,而不能消除影响。后者可用的办法也不是很多,主要就是尽量采用新技术当新材料,把导弹做得更轻一点。比如引世纪初最先进的“三叉戟”比型潜射弹道导弹的发射质量高达曰吨。刃年后,口的发射质量降到了引吨,在射程不变,投掷能力仅降低鳃的情况下,总质量却降低了瞬。导弹的小型化趋势由此可见一斑。

  不管小型化做得多么

  当然,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只是代价非常高昂。这个特殊的解决办法就是尽量减少潜艇的载弹量,如果一艘潜艇只携带一枚弹道导弹,因为不存在重复发射。也就没有发射间隔时间。问题是这么做的话,需要投入的资金不但让海军无法承受,也没有哪个国家可以承受。别说一艘潜艇只运载一枚弹道导弹,在战略潜艇的造价以千亿元人民币为基本计算单位的时代。就算把载弹量缩减一半,将潜艇数量增加一倍,算上人员、基地、日常维护、配套的攻击潜艇等等费用,也足以让任何一支海军望而却步。

  正如前面提到的,一艘战略潜艇携带多少枚潜射弹道导弹是由各种因素综合后得出的最佳数值。并不是哪个将军拍脑袋做出的决定。

  

  请收藏:https://m.kuai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