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九章 心态_国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管怎么说,沃济拉巴德就那么大个的方。容不下战区司令部。结果大家都知道,裴承毅白忙了一场。问题是。裴承毅选择瓜达尔港,不是因为瓜达尔港是最理想的选择,而是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唯一的选择。更重要的是,裴承毅不可能料到,王元庆会有那么大的野心,在战后一举控制了印度几处最重要的海军基地。也就是说,裴承毅的这个选择多少有点仓促。

  袁晨皓去了南亚战区司令部之后,为了司令部所在地的时期。与巴基斯坦当局、印度当局、以及国防部与外交部的官员闹了不少矛盾,甚至还与印度战后重建组织委员会发生过争执,原因无二,战区司令部至少编有数千人,加上设在港口时附带的海军官兵,整个基地的常驻军事人员在一万人以上,甚至会多达数万人。对巴基斯坦与印度的任何一座港口型城市来说,一万多常驻共和国军人意味着每年数十亿元的消费,也就意味着数十亿元的收入与数万个工作岗位。

  对于并不算发达的巴基斯坦与才网遭受战火洗劫的印度来说,这笔收入大到足够让他们想尽办法进行争取了。更重要的是,除了经济利益上的好处之外,巴基斯坦与印度当局还得考虑政治与外交上的好处,甚至得考虑军事上的好处。结合这些因素,印度与巴基斯坦就不仅仅是争取,而是争夺了。

  事实上,南亚战区司令部的理想地址是印度半岛南端的特里凡得琅。作为印度南部地区的战略重镇,特里凡得琅拥有印度最为完善的陆海空三军综合基地,还拥有印度最完善的航空航天通信中心。从地理位置上讲,特里凡得琅深入印度洋,是共和国今后控制印度洋的理想基地。即便从共和国的国家战略防御系统来看,因为特里凡得琅面向印度洋,部署在该地的拦截系统能够有效弥补西南方向上的漏洞。即便从经济角度考虑,因为距离共和国本土更近,所以长期驻军的费用肯定比瓜达尔港低得多。

  袁晨皓不是不知道这些好处,而是当初选择瓜达尔港的是裴承毅。

  当然,袁晨皓不可能把这个当成冠冕堂皇的理由。在面对各方质疑

  候。楼晨皓只提到了个理由。那就是瓜达尔港距离中东更近点热在当时看来。袁晨皓不大可能有如此长远的战略目光,但是谁能否认,这个军事才华不见得比裴承毅差多少的少年将军没有如此长远的战略眼光呢?

  用一些袁晨皓的“粉丝”的话来说,王元庆能够在离任前顶住压力,把他扶正,与他的战略有华有很大的关系。

  说白了。南亚战区司令官必须拥有足够的战略有能。

  当初。裴承毅认为自己吃定了这个位吴。就是因为他相信,王元庆会安排一个拥有足够战略眼光的司令官,而当时在军队中

  请收藏:https://m.kuai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