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零六章 举足轻重的朋友_国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事后的角度来看,王元庆此举的第西个目的更加重要,那就是以帮助印度发展经济为名,在印度培养一股新型势力,逐步引发与激化印度的社会矛盾,从而达到“以印制印”的目的。因为第四次印巴战争是在纪估国执政时期进行的,“中国南亚市场共同体。也是在纪结国的全力支持下成立的,加上王元庆与纪佑国的特殊关系,所以有足够的理由相信,王元庆的对印战略很有可能是纪佑国一手策划的,甚至可以说,王元庆能在度见年回到中央,以国家副元首的身份主持中央的日常工作,与正式实施纪佑国的对印战略有很大笑系,要知道,在此之前赵润东并没在对印战略上来取得里措施。

  由此可见,即便没有印度战争,印度也会衰落。圆读最斩章节就选泪书吧甩凹鹏齐全

  从国际角度看,印度战争是印度称霸南亚与印度洋、从而跻身世界列强的战略野心与共和国已经成为超级大国、力图控制东方世界的战略决策之间的矛盾;从国内角度看。印度战争是控制印度的利益集团、及婆罗门贵族为了追求最大利益与印度的民族精英、也就是在对外开放中逐步强大起来的民族资本家与民族企业家为了维护民族利益而形成的矛盾。只要认清了这两个问题。就知道该如何处理印度的国内矛

  事实上,王元庆力排众议,没有肢解印度,就是为了利用印度的国内矛盾。

  设想一下,如果按照普通人的想法,共和国在取得军事胜利之后,为了一劳永逸的消除印度的威胁,按照印度的民族组成结构,将印度肢解为数个、甚至数十的国家,即便印度斯坦族的人数较多,也可以分解为几个国家,或者按照王元庆对付印度的办法,在印度斯坦族的基础上成立一个较为松散的联邦制国家。共和国能够轻易的控制印度吗?

  毫无疑问,答案是否定的。

  肢解印度不是难事,难的是,如何维护局面,也就是让新成立的国家生存下去?

  别的不说,光是维护几个、乃至几个个新国家,共和国就协八难以想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结果肯定是劳而无碧雪

  关键是如何牵制人口最多的印度斯坦族?虽然印度斯坦族只占印度总人口的4魄多。连一半都不到,但是乘以印度的人口基数,那就是引乙人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除了印度斯坦族,人口第二多的泰卢固族只有大约打手4亿人,而最想获得独立的阿萨姆族仅仅只有几千万人。也就是说,在口亿印度人中,印度斯坦族不但人口最多,而且没任何一斤。少数民族能够挑战其主导地位。如此一来,卑便将印度肢解成了数个或者数十个国家。印度斯坦族也会想方设法的再次完成统一,甚至有可能利用统一战争,大量消灭其他少数民族

  请收藏:https://m.kuai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