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四章 第一枪_国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个崭新的高度。别说两件事情一起做,其中任何一件事情都能耗光王元庆的精力,让他无暇他顾。不然也不会把马岛问题丢给李存勋。按照裴承毅的理解,王元庆确实想利用马岛争端。设想一下,如果争端在上半年激化,双方开始积极备战,因为英国在西方世界的特殊地位,所以盯着共和国国内问题不放的美国、以及某些强国肯定会把目光转向南大西洋;以王元庆的能耐,肯定能在上半年搞定与政权交接有关的事情。因为王元庆的个人威望不会随同政权更迭而立即消失。怎么也能保持数个月,所以在这几个月内。王元庆能够利用个人影响力推动政治改革,从而将两件同样重要的事情错开。既降低了引发政治动荡的风险,又提高了成功的几率。

  人无完人。王元庆也不例外。

  按照裴承毅的估计,参加伦敦首脑峰会期间。与阿根廷总统塞隆单独会晤后。王元庆就意识到他之前的安排过于理想化,局势不可能按照他的预料发展。万幸的是,对于已经执政旧年的王元庆来说,这种意料之外的事情并不罕见,他早就学会了用随机应变应对预料之外。

  最大的变数不是阿根廷,也不是美国。而是英国。

  吾爱历心

  不得不说。王元庆对这个欧洲老牌帝国的了解还不够彻底。按照裴承毅的估计。王元庆在最初的时候并不认为英国是个挑战,而是把英国当成了美国的附庸而且是没有多少头脑的附庸。导致这一错误判断的原因很有可能与全面核裁军有关,英国在全面核裁军中采取了跟随美国的政策,并没根据本国实削情况制订相应的政策。不管怎么说。因为低估了英国的主动性,所以王元庆对马岛局势的判断出现了偏差。从后来发生的事情也能看出。英国积极备战对激化马岛争端的影响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回到国内,委任李存勋全权负责涉及到马岛冲突的事情。积极推动对阿军售。都可看成是王元庆针对新情况做出的调整。

  直到这个时候,王元庆才找到了正确的解决办法。

  ,匠…”不复杂。简单说就四个字!将计就计

  如果裴承毅的分析没有错。那么王元庆不但是第二次马岛战争的始作俑者,还是世界新格局的开创者。

  只不过,落实到具体事务上,很多因素仍然不受控制。

  别的不说,开战时间就超出了王元庆等人的预料。

  用裴承毅的话来讲,虽然针对新的局势做出了调整。但是为了最大限度保护共和国的利益,最好将第二次马岛战争的爆发时间控制在4月30日左右,因为要到这个时候,共和国的“宪法修正案”才将进入最为关键的全民表决阶段。

  结果,战争在4月力日就爆发了。

  战争在怎么时候爆发,并不是对每一个人

  请收藏:https://m.kuai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