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章 高家齐聚_大宋工程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下,应该很快就能上路。

  “老三,你要做衣服吗?行呀,明天我和你哥一起过去。”听到说要请自己,还有工钱,李文娟的眼睛立马乐开了花,一改那尖酸的语调,友善地满口答应下来。

  高峰没有告诉她要做什么,也没提给多少钱,毕竟是兄弟之间,有些事情可以做,但不能说到明面上,否则就会伤了情份。

  不过,高峰已经打定主意,只要对方表现良好,他是不会亏待对方的。

  看高海夫妻答应下来,高峰不愿意耽搁,连高有才夫妇为何生病一事都没有说明,便提出告辞。他累了一天,也想回去睡个好觉。

  只是,没等走出院门,他便听到高海夫妻在身后嘀咕。

  “这是帮叔干活,钱你不该收的。”高海小声地说道。

  “你一天到晚才挣几分钱,叔帮人家做家具也有钱挣,我们拿小头,叔拿大头,这样还不行吗?”李文娟争辩道。

  高海:“……”

  “喂,高海,你说高峰是不是变了?好像换了个人似的……”

  高峰不想偷听这些无聊的话,赶紧快走几步,远远地离开了。

  ……

  翌日,酣睡了一夜的高峰,起来时精神倍增,甚至前世都没有这么精神过,不知是前身的身体好,还是经过雷劈身体得到了改善。

  对此,高峰没有多想,身体变好了是好事,许多人求还求不来呢,哪有对好事还怀疑的。

  听到东间里有说话声,高峰知道两位老人醒了,便在当门喊了一句:“爹、娘,大哥、大嫂说来看您们。”

  高峰这么说是让两位老人有个心理准备,别到时候显得慌乱。

  “知道了……”高有才回应了一句。

  听到屋内传出窸窣声,高峰猜测老人应该在做准备,没有打扰他们,本能地走进了锅屋。

  他想去熬药和做早餐,只是他很快意识到了不对。前身的记忆告诉他,做这些为时过早,因为当地人的生活习惯与高峰的前世并不一致。

  为躲避酷暑,人们下地干活都尽量避开中午最热的时间段,因此会选择在比较凉快地早、晚进行,特别是早上的气温好,大家都想在地里多干会,这样才能少受点罪,出活的效率也高。

  如此以来早饭时间就被推迟了,甚至到巳时(接近十点钟)才能吃上,午饭和晚饭同样会被推迟。久而久之,人们养成了这种生活习惯,就是在春、秋和冬季也是如此。

  当然,这个习惯并不绝对,以乡下农户居多,城区或大户人偶有适用。

  对于这个习惯,高峰并不适应,却也不得不接受。他接下来要做的另类事情不少,若在日常生活中再与大家格格不入,势必会引起众人的怀疑,那时他就百口莫辩了。

  放弃了做早餐,高峰还是把药熬上了。滋补药应在早上空腹喝,且药与生活习惯无关,这么做并无不妥。

  刚把药熬上,高峰就听到拍门声和高海的呼叫声:“老三起来没?我是大哥,开下门。”

  打开院门,高峰却惊讶地发现院外站了一大堆人,足有十来个。

  来人他都有记忆。除高海夫妇外,还有高有贤夫妇、老二高江夫妇和老四高湖,还有高江的儿子高阳,原来是高有贤一大家子到了。

  “大爷、大娘来了,我爹娘在屋里,请进屋吧。”清楚这些人是来看高有才夫妇的,甚至还有向他兴师问罪的意思,高峰却不得不上前打招呼。人要的就是一个面子,没了面子,后果也许会更糟。

  随后他又一一向高海、高江、高湖等人招呼,甚至连小家伙高阳也没漏掉。

  对于高峰的礼貌,高海几人倒还好,一一致意,与他互呼称谓,虽然语言中略有看轻,却并不过份。唯有高有贤不买帐,嘴里“哼”了一声便冲进了院内。

  领众人进了堂屋,高有才夫妇早已坐起来迎着。睡了一晚,夫妇俩的脸色和精神又转好了不少,高峰估计再过几天应该没有大碍了。

  高有贤一家子的到来,高家一族算是齐聚满堂,堂屋内挤满了人,已经没有了多余空间。

  看大家不停地问候高有才夫妇的病情,高峰溜了出去。

  他知道众人肯定会把罪过归结到他的身上,与其在这里找骂,还不如躲开,落个耳根清静。当然,锅屋里熬着药是他出去的借口。

  请收藏:https://m.kuai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