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六章 科举扩编_大明军工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扎扎实实需要选拔一千多个京官,而且最起码得有举人的功名,他上哪里找这么多举人和进士去啊!

  为什么说他找不到这么多举人和进士呢,根据大明朝科举的录取率稍微算一下就能知道了。

  按惯例,大明朝进士的录取率大概是二十取一,也就是说,二十个举人里面只有一个人能考上进士,而大明历代科举取士每科选取的进士最多也就两百来人,这样算下来,每次参加会试的举人最多也就四千来人。

  这个四千来人并不是说每隔三年就会产生四千个举人,而是每次参加科举的举人就四千来人。

  进士是每隔三年就录取两百名左右,但举人不是啊,很多书上都有屡试不第这一说,也就是说,很多举人参加了很多界会试,最后都没能考取进士,再结合会试的录取率就能证明一件事情,那就是,每次参加科举的最多也就四千来个举人,有时候甚至还不到四千。

  考中了举人而不去参加会试的有没有呢?这种人肯定有,但绝对不会太多,大多都是年迈体衰,无力去考了,但凡正值壮年的谁不想金榜题名,也就是说,大明朝同一时期有功名在身的举人绝对不会超过八千人。

  这么一算问题就来了,就算十届科举的进士和所有举人全部在朝为官,那进士和举人的数量加起来也不足一万人,而大明朝现在有多少官员编制呢?

  不算不知道,一算那更是吓死人,大明现在的行省数量差不多都有四十个了,每个行省差不多都是八到十个州府,而每个州府差不多又有八到十个县,也就是说,现在大明光七品县令就有三四千个,左右布政使、知府、知州、各级同知等七品以上的官吏加起来足有两千余人,在加上各直隶州和京城各衙门的官员,大明所有的进士和举人,只要不是年迈体衰的和品行不端的,其他基本上全部都在当官。

  举人当县令,秀才当县臣在大明已经是标配了,进士那基本都是六品以上!

  能当官的进士和举人基本都在当官,杨嗣昌又从哪里去抠出这一千多号人来,张溥、吴建业、南居益可都是实力派的干吏,做起事来那叫一个风风火火啊,衙门都成立了,竟然不给配下属官吏,他们自然不干了。

  于是乎,吏部的门槛都快被他们踩烂了,杨嗣昌几乎天天被他们堵在吏部衙门里面,除了要人还是要人,这个走了那个来,那个走了这个来,有时候两个一起来,有时候三个一起上,把他都快逼疯了。

  他被逼催的实在没了办法,只能去找皇上了,实在是没人啊,总不能招些秀才来当京官吧!

  朱慈炅的确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以往历朝历代都是进士等着做官,到了他这里倒好了,连举人都凑不出来了。

  他还能怎么办,只能把徐光启和黄道周招过来,商议科举扩编的事情。

  其实科举已经扩编过一次了,从崇正十年丁丑科开始,每科录取的进士都翻了一倍,达到了将近四百人,但是,举人的数量却没有翻倍,还是那么多。

  其实,这也不能怪朱慈炅,他主持的可是殿试,又不是乡试和院试,能选拔出四百余名进士就行了,他怎么会去想大明有多少举人的问题呢!

  这事也凑巧,正好今年八月就是三年一度的院试,也就是秀才考举人的考试。

  都火烧眉毛了还有什么好考虑的,朱慈炅直接下旨,各地举人录取名额翻一倍!

  请收藏:https://m.kuai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