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86章 讨论(15)_这个导演很靠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到今天,答案也仍在风中。

  沈长林对这些没什么兴趣,他本身对西学没想法,他想拍传统的古代儒士流放经历…

  “你也有想法?”

  “对呀,”沈长林把自己的《兹山鱼谱》说了一遍…

  其实就是苏东坡和他的弟子姜唐佐的故事!

  当年苏东坡被贬儋州,先是颓废了一段时间,然后开始了自己的传道生涯,苏轼在儋州三年多的时间里,向当地的黎族百姓传播中原文明,可谓不遗余力!

  农业、卫生还有大力发展制墨,还有埋首著作。

  在海南三年,苏轼共创作诗歌一百七十余首,写各类文章一百六十余篇,同时续写完成了从黄州开始动笔的《易传》《书传》《论语说》三部经学著作。

  最后当然是传道受业解惑,创办了“载酒堂”。

  亲手培育了几个优秀的本土学子。

  苏轼达到儋州之前,海南一直没人参加科举考试,中原地区也一直没有海南人为官。

  他的学生,像笃学上进、侠义好客的儋州人黎子云兄弟,“词义兼美”、忠厚正直的琼州“佳士”姜唐佐等人,后来都成了名流。

  姜唐佐气质不俗,文风磊落大方,错落有致,很有中州之风。去广州应考前,苏轼在他的扇子上题了两句诗:“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并鼓励他说:“异日登科,当为子成此篇。”

  第二年姜唐佐带了这把扇子,前往北方赶考。等到了汝州时,去拜会了已经摆脱贬令,赴汝州上任的苏辙。

  苏辙感慨万分,拿起了那把哥哥提的扇子,为姜唐佐续了后两句“锦衣不日人争看,始信东坡眼力长”。

  同时,苏辙告诉姜唐佐,苏轼的贬令也被解除了。但是,苏轼在北返的途中已经去世了。

  姜唐佐听闻此言,如五雷轰顶。于是,他对苏辙表示不再参加任何考试,要回到家乡开办学堂,把老师苏轼播下的中原文化火种继续播撒下去。后来,姜唐佐回到家乡,开坛讲学,终老乡里。

  虽然苏轼自己留在儋州的时间只有三年,而且教习姜唐佐、黎子云、张中等人的时间不算太长,但是有了有了姜唐佐在其后的“破天荒”,才有后来海南的人才辈出。

  从此以后,经宋元明清几代,海南共出举人767人,进士97人!

  “我准备用黑白影像记录这段故事!”

  沈长林补充道。

  阿谋看了眼沈长林:“这个故事票房很可能不高!”

  沈长林摆手:“没事,我拍着玩…”

  “我的意思是,我想拍…”

  “…那你拍吧,我做完《盗贼们》还想再做科幻电影…”

  沈长林想也没想,直接把项目让了出去…

  反正阿谋精力无限,七旬老汉,一年一部电影

  《影》之后,马不停蹄的拍摄了《一秒钟》《悬崖之上》《狙击手》,以及还未上映的《坚如磐石》。

  据说《狙击手》就是他在筹备冬奥会开幕式期间“请假“拍摄的。

  他享受拍电影的感觉!

  那就让他继续享受吧…

  ……

  正事要紧!

  这些项目都可以先储存——长林影视储存了上百个剧本。

  不一定都能拍摄啊,十个项目九个凉,商业投资很正常…

  阿谋来是找演员的。

  不用试镜,《大佛》这个戏,必须要用好演员,你选新人根本拍不了!

  两位主角没有异议:李雪建和范韦。

  老板的第一任情妇找了秦海陆饰演,第二任,沈长林的意思是启用杨小蜜…

  阿谋没什么意见,反正这个角色基本都是配音。

  现在讨论的是老板的人选…

  “我觉得徐争…”

  沈长林正要推荐徐光头,工作人员走了过来:“老板,有人拜访!”

  “没看到我在跟导演聊事情吗?”

  “…是黄教主,他也想拜会一下张导!”

  “黄教主?”沈长林犹豫一下:“那你喊他过来吧!”

  请收藏:https://m.kuai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