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第七十五章_玩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玩宋》/春溪笛晓

  第七十五章

  过了上元,所有人的日子又渐渐恢复如常。眉州眉山城有一户姓苏的人家,衣食无忧,乐善好施,名声极佳。

  论起来,这家的老大苏澹、老二苏涣都是进士及第,只有老三苏洵玩了二十几年,到二十七岁才决心读书向学,读书两年开始应试,蹉跎十年未中举,又居丧在家,索性歇了心思专心教两个儿子读书。

  这两儿子都聪明伶俐,年长的叫苏轼,今年已十九岁,家中正在为他议亲;年幼些的叫苏辙,比苏轼小两岁,今年十七。

  苏轼眉目英朗,一双星目天生灼亮,旁人见了免不得赞上一句“好个俊秀少年郎”。他悄然与弟弟商量:“母亲近来精神好些了,我们这就去与她商量到成都府游玩的事。”

  弟弟苏辙性格比较老成,迟疑地道:“哥,要不我们不去了吧?”

  去年是个多事之秋,不仅仅是南边有战乱,朝廷上下兵荒马乱,他们家也出了乱子:他们的姐姐嫁到母亲娘家的侄子家中,过了一年便郁郁而终,生前显见是受了苛待!

  本是亲上加亲的亲事,这下加出仇来了。他们老爹气不过,聚齐了所有人当众和程家撕破脸,写了诗文大肆讽刺程家家风,还叫苏轼和苏辙往后决不能与那害死他们姐姐的表兄往来。

  夫家和娘家闹成这样,程氏自然是最煎熬的,入冬后便是大病小病连着来,到过年时才稍稍好些。

  苏轼自有自己的一套道理:“我们就是要闹腾点,让娘多牵挂牵挂我们。”父亲与母亲的娘家当众撕破脸,母亲一天比一天消沉。

  父亲那边肯定是劝不住的,苏轼也不想劝。

  程家比他们富裕、比他们有脸面,可那又如何?遭罪的是他的姐姐,死的也是他的姐姐!

  母亲这边,他得让她转移转移注意力,比方说让她想起她还有两个不省心的儿子!

  苏轼瞅着弟弟:“你若不去,我就自己去了。”

  苏辙正是年少好玩的年纪,听苏轼说要撇下自己哪里愿意?他立刻说:“不成,我也一起去!”

  兄弟俩便齐齐去寻程氏。苏轼脑筋灵活,要找理由可比旁人好找多了:“听闻过几日方氏书坊要出新书,我们两个都想去看看,第一时间买到手看看。”在同龄人之中若是没看方氏书坊出的新书,那可是要被排挤的!

  当然,他们对程氏说的新书是指《五年科举三年模拟》,而不是他们颇为喜爱的闲书。

  苏轼怕程氏不答应,又把从京城回来的人提起的太学变革给程氏说了,说连太学、国子学都鼓励学子外出游历,他们年纪也不小啦,该让他们出门走走,否则一直闭门造车,文章肯定写不好!

  提到写文章,程氏松动了,帮儿子去问苏洵的意见。

  苏洵年少时爱交游,时常会出去游玩,见两个儿

  请收藏:https://m.kuai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