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百六十章 汉家的货币政策_大汉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钱孔大小之别,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所以,“五分”应是指重量而言,“五分钱”的重量只有两铢半左右,远远低于八铢钱,而比较接近汉初民间所铸之“荚钱”,或略低于“荚钱”。

  老流氓与吕后夫妻俩,完完全全是不懂经济学、经济规律的,吕后二年的八铢钱改革是完全是不成功的,其也说明了当时西汉政府统一币制的条件尚未完全成熟。

  吕后改变老流氓时的货币政策,这主要是由当时的政治形势及吕后的治国方针所决定的。

  西汉政府虽说此时正极力推行无为的黄老政治,即所谓“萧规曹随”,“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

  吕雉虽说是一女子,但其野心还是非常大的,老流氓死之前,将汉家所有的异姓诸侯王,除了个长沙王吴苪,其余的几乎全部都干掉了。

  接着便是将诸侯国,交接到了刘姓宗族诸侯王的手中。

  然刘邦的这些儿子,虽然说也是吕后的“儿子”,但吕后可是对其可是一点也不放心。

  除了个自己养大的淮南王刘长,其余的其通通想要干掉…………

  翦伯赞在其所著《秦汉史》中反复强调这一点,“在惠帝君国的八年中,她无日不在计划巩固中央与削弱诸王的方策”,

  “后...执政凡八年,在这八年中,她的政治方向,完全集中于对诸侯王的打击,企图以次使西汉的政权走向中央集权制”,由国家垄断铸币权正是为了配合上述政策。

  尽管吕后对地方诸侯王非常的不耐烦,但离最终的集权尚需假以时日,由国家垄断铸市权的社会条件也未成熟,所以尽管规定了民间私铸钱币者罪至死,不过有一句话说的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民间照样还是有人私自铸钱,其中上至诸侯王,下至地方富商应有尽有。

  从两次改革规定的货币重量角度看,吕后六年的改革也是对现实的认可与顺应。总之,高后时西汉政府虽试图削弱地方势力但仍没有背离与民休息的原则。

  然到了刘荣的祖父文帝即位以后,继续推行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统治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采取了更加优容与开明的态度。

  在钱法上,鉴于汉初“荚钱”及“五分钱”重量太轻,不能适应流通的需要,于文帝前元五年进行了一次新的钱法改革。

  “为钱益多而轻,乃更铸四铢钱,其文为‘半两’。除盗铸钱令,使民放铸”。

  这次币制改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者提高钱的重量,二便是恢复汉初的使民放铸政策。

  刘荣的祖父文帝刘荣,可以说是人精中的人精,且文帝还是华夏历史上第一个被推选出来的皇帝威信明显不足。

  不的不对诸侯王采取极其宽荣的态度,当然这也是为了借诸侯国之力,与朝中的功臣派争权。文帝时相对吕后时期而言,可以说是诸侯王势力的反弹时期,文帝在货币政策上的让步与在其他方面的妥协是相始终的。

  另外的原因则是,文帝在位时期,出了三次匈奴入侵,国家相对安定无事,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文帝继续推行与民休息的黄老政治,而文帝本人又崇尚节俭,国家财政充裕,不必通过铸钱获利。

  文帝是自由经济的信奉者,其所实行的使民放铸政策,更是造就了民间铸钱自由竞争的局面。政府既然规定了钱币的形制、重量,那么谁铸的钱质地好、分量足,则在流通中便受欢迎,反之,则会被淘汰。

  或用轻钱,百加若干,或用重钱,平称不受”,最初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钱法混乱的局面。

  而且,还有许多不法奸商弄虚作假,杂以铅铁,以次充好。政府尽管规定“敢杂以铅铁为它巧者,其罪黥”。

  然而,在价值规律支配下,为了追求超额利润,民间铸钱者纷纷“最杂为巧”,“虽黥罪日报,其势不止”。

  文帝的货币政策一开始便遭到一些朝臣的强烈反对,其中以刘荣的老师贾谊最为突出。

  请收藏:https://m.kuai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