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零一章 争取与“争取”_797_韩警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依次排在二至四位。

  正因为如此,刑侦部门把刑事特情、阵地控制、刑嫌调控作为很重要的基础工作,治安部门尤其基层派出所,把辖区前科人员管控也作为一项重要工作。

  前科人员那么多,警力那么少,光靠盯是盯不住的,所以有条件的公安局全在搞前科人员指纹库。

  如果他们再犯罪,在作案现场留下指纹,那么一比对就能比对出来。

  可越是惯犯,反侦查能力越强,要是他们戴手套作案,指纹库就发挥不出作用。于是国外同行想到了dna,跟建指纹库一样建dna数据库。

  这需要录入大量前科人员的dna信息,要采集检验大量dna检材。

  录少了不管用,录入多了需要投入巨额经费,相比之下,建dna生物物证实验室远比建dna数据库容易多了。

  要砸钱的,而且要源源不断往里砸,局领导不敢轻易采用第一套方案可以理解。

  从长远计,早一天建数据库比晚一天建好。

  韩博想争取一下,举例道:“陈局、孟局、韦支队、董主任,相比建dna实验室,我们现在建dna数据库确实有些超前。事实上直到去年,703才真正开始建全国第一个用于实战的犯罪dna数据库。

  一共六个人,引进一台200多万的基因分析仪,配备了一些辅助设备。自动识别仪改变了过去人工操作dna的阶段,其代价也颇为昂贵,建立一个人的dna样本大概需要200元,他们制定的目标是五万人的样本。”

  五万人,一人200,光检验录入成本就需要一千万,这是什么概念!

  陈局微微皱起眉头,孟局和韦支队若有所思,董主任掏出香烟示意他接着说。

  “东海是大都市,本市人口多,外来人口更多,各种案件自然少不了,1900万资金没多久就花完了,效果却像石沉大海,没有任何反应,分局县局送去的样本没有一起比对吻合。许多同志听说设备那么贵,建库成本那么高,调侃说这不是烧钱吗,实验室的同志压力非常大。”

  韩博话锋一转,接着道:“今年1月22日,青谱区一家卡拉ok有一名从事,从事陪唱陪酒的女子在包房里被杀,法医从其大腿根部取到了凶手的精斑。分局侦查员天天加班,每天晚上送来样本,先后送去200多个样本。

  当时市局数据库里只有一万来个样本,一时没有对上,许多人觉得dna没什么效果,调侃说没有什么花头,也不抱希望了,此后便不再送样本。实验室周主任为此苦不堪言,只能默默地工作设法改变这种窘困的现状。

  他带领团队开始为基层刑队技术员办培训班,亲自上课介绍dna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如何取样和具体指标,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血样必须及时送去

  请收藏:https://m.kuai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