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五十九章 荣归故里_韩警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亲自来了。

  县领导非常忙,李晓蕾不想打扰他们,管城市商业银行借了两辆商务车,同县政府办沈主任一起陪同王县长一行去良庄参观。

  看看窗外熟悉的景色,李晓蕾回头介绍道:“支教这件事有历史了,这些年一直支教的蒗宁县也是国家级贫困县,少数民族比雨山还多,经济落后,教育连年在他们地区倒数第一,蒗宁蒗考生在录取时比邻县要降200分。

  当时的蒗宁县长认为贫困落后的根本原因在教育!说他们比内地发达地区吃得差些、住得差些、穿得差些,这没什么,上千年都这样过来的,但教育不能再差,不从根子上治穷,子孙后代还要穷下去!”

  23年前人家就看到这一点,王继发有些惭愧,感叹道:“贫困落后的根本原因在教育,那位老县长有眼光啊。”

  对这件事老卢知道得比李晓蕾跟清楚,哈哈笑道:“王县长,论自然资源,我们这边除了土地比较肥沃,其它方面真不如大西南。当时物资匮乏,木材资源紧张,正好那位彝族老县长过来考察,发现我们这边教育水平很高。

  经友好协商,两县达成木材换人才协议。蒗宁给思岗提供当时很紧张的木材,从我们思岗群体引进教师去办一所学校,协议一签十年,分两轮实施,首批老师一去五年,后来木材不紧张了,但支教一直延续到今天,已经换四五批了。”

  雨山经济落后,教育一样落后。

  王继发暗暗琢磨雨山有没有思岗需要的资源,能不能跟那位彝族老县长一样从思岗引起一批高素质教师。

  思岗教育真没得说,思岗中学昨天下午参观过,国家重点中学,副总理前年来视察过。

  思岗中学教学质量高只是一方面,全县教育水平整体也很高。

  九年义务教育人家早普及了,年轻人几乎全是高中或职中以上学历,小学辍学这种事在这里根本看不见,只要有一点希望家长都要想方设法把孩子培养成大学生。

  “卢调,支教效果怎么样?”王继发忍不住问。

  “现在怎么样不清楚,以前知道一些,效果非常。89年我担任良庄乡党委副书记、乡长,从良庄中学送走两位教师,送行时教育局同志说当年中考,我们思岗教师支教的那所中学,两个毕业班88名学生,22人考取中专,26人考进县内外重点高中。人均考分、升学率在蒗宁各校名列前茅。”

  良庄出人才,老卢最重视教育了,聊起这些如数家珍。

  他得意地笑了笑,接着道:“之后几年,该地区的语文、数学、政治学科的‘状元’,全出在我们思岗教师支教的中学,一炮打响!”

  “思岗教师水平高啊!”一位在教育系统工作过的随行干部感叹道。

  “主要是领导重视。”

  老卢习惯性地把功劳往自己身

  请收藏:https://m.kuai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