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25章 女儿是爹娘的小棉袄_世子爷今天转正了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很显然,一个福隆堂是支撑不起张重山的开销的。

  就算沈清早已经知道,张重山肯定不只福隆堂一门生意,但大体估算出福隆堂的利润后,还是不由暗自心惊。

  张重山去年离开青州之前,曾经同她说过,绝没有伤害过一个好人。

  沈清相信,张重山没必要撒这个谎。

  那么,在古代除了杀人越货以外,最挣钱的生意有什么?

  无非是以盐铁为主的朝廷垄断生意,以及进行远洋航行,赚取高额差价的香料丝绸茶叶等商品的贸易。

  远洋贸易许多人都在光明正大地做,并不是什么见不得光的生意,张重山没必要遮着掩着。

  那么剩下的,就只剩盐铁生意了。

  宁州南部多产丝绸,北部靠海的地方整个大齐有名的盐场。宁州北部海岸线有面积十分广阔的滩涂,气候条件也很适宜产盐,整个大齐三分之一的海盐都产自宁州,甚至有个地方就叫咸城。

  朝廷官盐的售价是每斤四十五文,在产盐地区每斤只卖几文钱,私人开采的成本甚至可以更低。

  拥有大量的海盐资源,不用愁卖不出去,利润还高得吓人,整个宁州有多少私盐贩子铤而走险?

  在朝廷科技水平并没有领先民间太多的古代,有些私盐贩子甚至可以积攒资本组建军队。

  想到这里,沈清不由长长吐出一口浊气。

  如果她猜得没错,她舅舅恐怕做的就是这门生意了。

  果然,最挣钱的法子都写在了刑法里,大齐也不例外。

  劝张重山回头是岸?

  沈清并不觉得自己有这本事,这其中的利益纠葛太多,再说了她舅舅比她的主意还正呢。

  至于张重山万一被抓,会不会连累她们母女,这点沈清倒不担心。

  张重山特地改了名字,回青州连父母的坟前都不去上香,就显然已经做好万全的准备了。

  ……

  张重山早起就一直待在书房里。

  临近午饭时分,吴管家推开房门走进来。

  “老爷,兄弟二人都安置好了,在乡下给了地契和田产。做好了万全的准备,不会有人找到他们。”

  信息没那么发达的好处,就是随便找个地方一猫,一般不大有人找得到。

  这种时代,在茫茫人海里找一个人,可谓是真正意义上的大海捞针。

  实在不行,找个深山老林随便一躲,就是官府发通缉令都不一定找得到。

  “安置好了就好。”

  张重山闻言点了点头,视线基本没离开过书卷,吴管家却没有要离开的意思。

  他压低声音说道:“老爷,那位顾公子似乎发现了什么。”

  人倒是没进院子,不过很多事情没必要进院子,通过蛛丝马迹就能推断出来。

  他早就看出来了,顾含章可不是个简单的。

  张重山终于放下手里的书卷,“哦?他已经发现了?”

  吴管家脸色担忧,“您说,万一这位顾公子查出咱

  请收藏:https://m.kuai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