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50章在湖广1_我要做明世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然也没人见过他长胡子的模样。

  “李原交待出来的东西,朕觉得很不对味,还是要辛苦下吏部和都察院的。”

  “对了,白卿家此前,任过湖广布政使,对其地其民感觉如何?”

  白圭担任湖广的头部行政官,那还是景泰朝的事情。

  景泰九年的时候,因为执政浙江有功,景泰帝本来是召他入京,担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的,结果中途遇上了贵州那边东苗干把猪等人叛乱,便随军平定。

  之后景泰帝见他一个文官有武功在身,又觉得只在京城搞监察有点委屈人才,便让他留任湖广布政使,安抚一下那边的流民——

  在景泰朝的时候,荆襄流民问题已经传到中央君臣的耳朵里了。

  只是要不要解决,怎么解决,还没有正式提出来。

  白圭在那边也没有待多久,平定了几次小规模的流民暴动后,满了任期,便被调去南京接任吏部尚书,不知道皇帝为什么突然提起快十年前的事。

  “湖广之地,民风淳朴,物华天宝……乃是大明朝未来的粮仓!”

  自打朱见济提倡让人打表看报告以来,对中央官员的影响力是不小的。

  起码白圭可以从各种报表中看得出,在朝廷用十年时间去安抚流民之后,湖广的潜力是被开发出来了的。

  粮食产量年年增长,物价局那边也有统计,湖广地区多有米粮作为商品沿着长江运往各地,在江案延伸出不少米市来。

  这种变化放在中央决策者的眼里,说不高兴是不可能的。

  朱见济点点头,不多说什么,只是又问都察院御史原杰,“原卿家经略过郧阳,对于流民状况,想来了解不少。”

  原杰乖乖作答。

  比起离开湖广日久,在其他地方也颇有政绩的白圭,原杰才是在场众人中,跟湖广牵扯最深的人。

  因为他能升任京中要员,本就是依靠经略郧阳安抚流民的功劳。

  而且他入京之后,担任的还是都察院长官,正好撞上了,朱见济刚才说的“李原暴乱,多有贪官污吏所逼”的事。

  要地方上真有如此贪污,那岂不是说明都察院没有做好工作?

  朱见济还是点头。

  “好,都好!”

  “那就请两位卿家好生的替朕处理了湖广那边的事务吧。”

  “朕倒要看看,到底是哪些不做人的东西,在欺上蒙下!”

  ……

  不过一月,在轻装简行又没有绕路的情况下,阮伯山率先到达战场。

  他来到了郧阳。

  距离襄阳府和荆州府都不远,同样是当年流民遍布之地。

  好在原杰经略到底不是白费的,郧阳这边在安抚了流民后,设立起来了不少新的州县,让流民就地立籍成户,还分配土地,成为了“有产人士”。

  随着地方发展,郧阳又位于湖广、陕西和四川多省的交界处,经济情况看起来还是不错的。

  阮伯山先是顶着假胡子在府城之中转了转。

  他这胡子的质量还是能让人看出是贴上去的。

  不过在朱见济的努力下,这几年来,民间渐渐流行起来了尚武之风,一些长的有点柔弱的,或者对自己留起来的胡子不满意的男子,剃了自己再贴也是常有之事。

  阮伯山也说自己是外地来的老板,因为途中湿热脸上发了疹子,不得已剃了胡子,到现在还没重新长,又习惯了没事摸下巴,便给自己贴了个假的上去。

  他说话的声音有点尖细,但没有常人印象中宦官的矫揉造作,所以也糊弄了过去。

  太平世道里,人都得为了自己的小日子忙碌,谁闲得无聊去追究一个外来商户的问题?

  “这里的官衙修的倒是简朴……”

  打着招待护送自己进城的极为马车夫的理由,阮伯山装作无意的感慨,“看来当地有位清官,我来这边经商倒是方便了。”

  下面几个对视一眼。

  吃喝了阮伯山一顿,觉得不说点什么对不住出手这么阔绰的老板,只能大胆开麦。

  “钱老板莫要以貌取人……官衙只是老爷办事的地方,你要是去人家住的地方看看,才叫真看清了人呢!”

  请收藏:https://m.kuai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