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36章沂国的文教事业_我要做明世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专利费”的情况下,他们也装傻充愣,偷税漏税。

  对于这些人,朱见济当然不会放过。

  打着太祖皇帝的招牌,抓人抄家,然后打包流放,所有流程一气呵成,顺便为大明的海外领土发展和国家收入做出了巨大贡献。

  而对沂国来说,就算只是贩卖一些原材料,也不能够良好维持国家运转。

  毕竟这生意的本质,是在还钱。

  等还了一部分欠债,留在手里的纯收入就少了。

  沂国还要扩张领土,国内两三万的人吃喝拉撒也是个大支出,更别说挖矿这种重体力活了……

  如果粗放执政,跟西方一样把人当牲口控制管理,那倒没有多余的烦恼。

  反正眼下的沂国国库,足够朱见濡一家过上奢侈的生活。

  可朱见济海外分封诸王,是让他们传播华夏文明的,管理体系要跟本土配套,不能学西方殖民者的无耻,只负责掠夺资源,完事儿拍拍屁股走人。

  于是这两年来,朱见濡在治理上花了很多心思。

  他先是组织起数百兵丁,去周边的蛮人部落抢奴隶过来充当劳动力,还针对愿意顺服的土人,要求他们送子女来入学校,对下一辈进行统一的汉化。

  吕宋岛上还有不少起先就定居的汉人,听说大明在这边建了封国,很多都跑了过来。

  对华侨们来说,他们出海谋生日久,但还是很思念家乡的,只是基业在这边,让他们很难割舍重回故土。

  现在有了个沂国,各方面行事又是满满的华夏风味,也能让他们一解思乡之苦了。

  “这些学生都要好好教导,”朱见濡对院长说道,“他们都是周边土番的子嗣,以后是能继承土司之位的,把他们交好了,对沂国作用很大!”

  华夏文明兼容并包,并不排斥别人自愿融入。

  只要把这群人汉化成功,那沂国的综合国力就能得到迅速上升。

  “如今我沂国之事,如东周时秦国西并十二国,楚国于南大启群蛮,都是对华夏有千古之利的事……尔等好生辅佐,免不得名留青史。”

  “尊大王令!”

  院长他们乖乖应话,然后送走了朱见濡父子。

  旁观的朱佑极一直没做声,直到回了王宫,才问他爹,“我华夏文明这么好,为什么那些土人还要被父王拉过来学?不应该抢着学的吗?”

  对比一下,要是有人愿意免费送自己好吃的好玩的,就算他是王子,也是乐意接受的。

  白嫖嘛,

  谁不爱?

  朱见濡语重心长的说道,“这就是土人的短视之处了,他们一辈子都待在这样的地方,如同井底之蛙,鼠目寸光……自然没什么分辨好坏的能力。”

  “父王上承皇帝旨意,下应沂国民心,肯定不能放任这些人继续堕落。”

  朱佑极若有所思,只是还在纠结,“父王刚刚说了两个成语,为什么青蛙和老鼠会放在一起?”

  

  请收藏:https://m.kuai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