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14章制盐方法需要改进_我要做明世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本以为大明的食盐很丰富来着,谁能想到还有如此的当头棒喝?

  问题大了!

  小太子当时就砸巴了一下嘴,努力的从脑子里搜刮起了前世的知识,企图为自己挽尊。

  好在文科生搞不懂物化原理,却是能背。

  朱见济想肿了脸,终于回忆起了海盐的晒制方法。

  他现在把张凤跟石璞找来,就是让他俩去负责新法制盐一事的。

  石璞听完,只是将朱见济提前写好的晒盐法看了又看,最后沉默不语。

  他的才干在六部长官中,算是比较低下的,甚至于当上这个尚书,也脱不开走后门氪金这事,私生活也是此时寻常士大夫的模样,但石璞在工作上有个非常让朱见济夸赞的优点,就是拿了任务不多说,能乖乖的去做。

  张凤更是如此。

  最近的各种开支已经快把这人给逼疯了,做梦都逃不开各种表格,睁眼闭眼都要手抚心脏,念叨着户部里面剩余的一点银钱。

  难怪前任金濂会死在工作岗位上!

  小太子在这时候能给他提供一个新的赚钱方法,张凤恨不得当场给他跪下!

  什么话都不说了,

  能给国家想办法揽财,那小太子就是永远的神!

  “都是古人的功劳,”朱见济没有把张石二人的夸赞厚脸皮收下,只是感叹着说道,“这些法子,不少都是从《永乐大典》中寻求到的,可见我华夏先民之聪慧!”

  “奈何如此妙法,即便记于典籍之中,竟也慢慢失传,以至于二位尚书都不曾听闻,尤为可叹!”

  张凤顺势说道,“当年太宗编修《永乐大典》,所用人力物力,何其浩大?臣等眇眇之身,如何能于当时世间大半俊才相比?”

  “何况《永乐大典》编修之后,由于体量之巨,内容之多,令人难以翻阅识记,刊印更是艰难……”

  就这种情况,使得《永乐大典》修好之后,很长时间都是束之高阁。

  对于寻常的读书人来说,他们只需要去关注四书五经就好,如果要开辟新方向,也有不少专门典籍查阅,没必要去翻如此的大部头。

  可这么好的一本书,朱见济如何能狠心让它不见天日?

  请收藏:https://m.kuai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