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92章 土地流转_我祁同伟,不事权贵,从村官干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亿……

  正所谓,喝水不忘挖井人。

  现在的道口人,尤其是上了年纪的道口人,一提到领导干部,总绕不开两个名字。

  首先是易学习,然后就是祁同伟。

  当然,做为一个传统农业县,祖祖辈辈留下来的老本行,肯定是不会彻底丢掉的。

  当年洪水退去之后,国家拨出巨款,给道口县修建了一条高大宏伟的堤坝,以及不计其数的圩垸,足以抵御百年一遇的洪水。

  外面是一望无际的田野,里面则是泄洪区,雨水少的季节,也可以临时种一些农作物。

  当然,如果突发洪水,导致里面的农作物被毁,农民也只能自认倒霉……

  在圩坝的保驾护航之下,道口县的农业生产,很快就迅速恢复了元气。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又出现了新的问题。

  最近几年,全国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对建筑工人的需求极大,劳务费也是水涨船高。

  相比之下,农产品的价格,尤其是主粮的价格,涨幅却非常有限。

  久而久之,打工和种地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于是,越来越多的农民,纷纷放弃种地,当起了建筑工人。

  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大量土地被抛荒,无人耕种……

  祁同伟站在土坝上,看着下方长满了杂草的农田,心里很不是滋味。

  农民为了追求更高的收入,背井离乡出去务工,这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但民以食为天,我们国家有十几亿人口,如果粮食不能自给自足,这是非常危险的。

  最好的解决办法,当然是大幅提高粮食收购价,让农民自愿回来种地。

  问题在于,现在是全球贸易时代,国际粮价便宜的惊人。

  相比之下,国内粮价已经贵了许多,很难继续大幅度提高收购价。

  更何况,城市里也有不少低收入者,如果粮价大幅提升,势必会带动其他消费品的价格,使他们陷入困境。

  站在大环境下,这是个基本无解的问题,即便是祁同伟,对此也无可奈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当然,改良的办法还是有的,那便是土地流转。

  把被抛荒的土地集中起来,承包给种植大户,进行规模化生产。

  但根据祁同伟的前世记忆,土地流转因为种种客观原因,推广的并不顺利。

  一是操作问题。

  如果所有权、使用权和经营权分不清楚,容易出现矛盾和纠纷。

  二是经营问题。

  万一种植大户经营不善,造成亏损,会拖欠农民的土地租金,最终不了了之。

  再就是人性问题。

  有些无德的种植大户,他们租地不是为了种粮,而是为了骗取国家补贴,补贴拿到手里,地还是荒着。

  有些农民看到种植大户赚了钱,可能会犯红眼病,跑去搞破坏,把种植大户逼走,最终两败俱伤……

  ……

  虽然困难重重,但祁同伟并不打算放弃。

  在他的人生信条里,写着四个大字:

  事在人为!

  土地流转有困难怎么了?

  难道能比自己当年在紫溪村,白手起家更困难?

  既然来都来了,就必须把工作推行下去。

  不仅要干,还要尽可能干到最好……

  祁同伟把现任道口县委书记郭林叫到自己面前,指着不远处的村子。

  “郭书记,前面那个村子叫什么?”

  “祁省长,那是浯口村。”

  “那就把这个浯口村,当做道口县土地流转的试点村。

  既然是试点,那么动作不宜过大,要秉着循序渐进的原则。

  先在村里搞内部流转,让不种地的村民,把土地租给愿意多种地的村民,租金多少,让他们自行协商。

  总而言之,绝不允许继续抛荒,否则的话,就按相关规定,强制执行。

  你现在立刻过去,让村干部召开一个临时村民大会,把我的意思告诉乡亲们……”

  喜欢我祁同伟,不事权贵,从村官干起请大家收藏:我祁同伟,不事权贵,从村官干起天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请收藏:https://m.kuai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