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81章 制定建言书_我祁同伟,不事权贵,从村官干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已经有了具体思路。

  首先,是人才培养。

  俗话说的好,百门通不如一门精。

  一个超一流的人才,比一千个普通程序员更重要。

  现在绝大多数高等院校,都是综合性大学,能够大幅提高年轻人的整体素质,却很难培养出超一流的科技人才。

  应该由国家出面,进行统筹优化,将一部分高校改造成专业性大学,注入相关行业最优秀的教育和技术资源,将优秀学子的潜力彻底激发出来。

  甚至,可以考虑对高考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取消个别必考科目,避免一些严重偏科的人才,被挡在顶级高校门外……

  然后,集中力量办大事。

  通过高层决策,把同行业科技类公司和研究院整合到一起,形成产业协同效应。

  举个例子,东湖和南滨适合发展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就集中起来让他们搞,其他地方尽量少搞或者不搞,满足本地需求就行。

  到处都成立电子商务园,但缺少资源又有什么用,到头来还不是荒废掉,浪费人力物力罢了……

  另外,在航天航空、新能源、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行业,也根据实际情况,各自挑选几个城市出来,成立大规模产业园,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当然,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官方不能大包大揽,重新搞计划经济那一套。

  如果有民企不服从调配,愿意独自发展的,也可以,但政府不能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省的虎头蛇尾,最后变成烂摊子……

  此外,祁同伟还有一个想法。

  在京州到吕州之间,成立一个高科技产业经济带,吸引国内外高科技企业前来投资办厂。

  如果可能的话,再将国内的半导体芯片产业全部集中起来。

  将这里打造成电子工业和计算机业的王国,以及国际型的高新技术创业中心。

  对标“硅谷”……

  ……

  当然,祁同伟心里也明白。

  要想实现以上任何一个想法,都很不容易,甚至会面临来自方方面面,难以想象的阻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改革嘛,肯定是要触动利益的,也必然会招到既得利益者的反对。

  但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事在人为。

  难度再大,也必须坚定不移的往前走。

  只有去尝试过,才知道行得通行不通。

  哪怕只能推动其中的一两条,也是巨大的进步,并带来深远的影响……

  祁同伟做完建言书后,去了一趟首都。

  到了地方,他拿起电话拨打邓秘书的号码,希望能面见石书记。

  但拨到一半又停住了,换成了李维民的号码。

  虽然石书记曾经说过,自己可以直接和他通话,但人家那么大的领导,多忙啊,哪能真的随便见自己。

  通过李维民去问,把握性应该会更大一些。

  更何况,自己人都到

  请收藏:https://m.kuai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