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5章 推广经济作物_我祁同伟,不事权贵,从村官干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吃一点就好。”

  “那怎么行,不管怎么说,你们都是市里下来的领导,而且办的是公事,如果连饭都不吃一顿,那就显得我们杨林乡太没有规矩了,传出去丢不起人。

  我们杨林乡虽然不富裕,一顿像样的饭菜还是拿的出来的。”

  祁同伟想想也是,杨林乡靠山吃山,只要不搞好酒,哪怕一桌子是山珍野味,也花不了几个钱。

  若是直接走了,反而有些不近人情。

  便说道:“那就破费了,但有一点,我们下午还要去松林乡走访,中午不能喝酒。”

  “行,那就不喝酒。”洪新华心里巴不得。

  且不说酒这个玩意,便宜的拿不出手,贵的舍不得,很难掌握分寸。

  出乡的路又那么差,万一他们喝了酒,在路上出点什么事,那麻烦就大了。

  ……

  吃完午饭,祁同伟等人和洪新华寒暄了一阵,便上车前往下一站,松林乡。

  松林乡距离杨林乡不远,也就十几公里路程,翻过出乡的山头后,有一条岔路,再走几公里山路就到了。

  祁同伟坐在车上,心里默默盘算着。

  杨林乡的红芽芋是个好东西,每亩可创造三四千元的利润,三年一茬,再加上另外两年的水稻收入,可达近五千元,年均一千五六左右。

  而正常的水稻种植,每亩一年也就五百左右的纯利润,直接差了三倍。

  论气候和土壤环境,远的不说,至少周边几个乡镇,应该是差不多的。

  如果能够把红芽芋推广开来,便可以大幅提高农民的收入。

  南滨、京海和东山三市,有两千万人口,若是加上省城、珠江等市,整个平原三角洲地区,总人口近五千万。

  以他们的经济条件,完全吃的起红芽芋。

  假设人均年消费红芽芋五斤,那就是两亿多斤的市场需求,至少六万亩种植面积,才能供应的上。

  加上轮种面积,就是十八万亩,梅关山区人均耕地面积只有半亩左右,可以惠及三十多万农民。

  哪怕拿下一半或者三分之一的份额,那也是十几万人受益。

  条件允许的话,甚至可以在东山县打造一个红芽芋种植基地。

  把小小芋头,也做成大产业……

  还有那个河螺,虽然对生存环境的要求比较苛刻,难以大面积推广。

  但能否在符合条件的河流和溪水中,进行科学管理,避免滥捕滥捞,甚至通过人工养殖、投放,来加大产量呢……

  剩下的竹林就更好办了,紫溪村多年前就开始从事竹木加工,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杨林乡的竹林规模远大于紫溪村,整个梅关山区的竹林面积更是难以估量,只要把山里的路打通,再让紫溪那边过来几个人传授经验,一定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就在这时,迎面开来了一台警车和一台面包车,和两台越野车擦肩而过。

  很显然,他们是从松林乡开出来的。

  祁同伟下意识想到,几个月前发生在沙田镇南坪村的事,便打算去探个究竟。

  “小全,找个地方调头,远远跟着那两台车,看看他们是去干嘛的。”

  喜欢我祁同伟,不事权贵,从村官干起请大家收藏:我祁同伟,不事权贵,从村官干起天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请收藏:https://m.kuai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