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13章 捡漏王_盛唐挽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承诺,不再追究你的家人,他们可以在长安生活,依旧是宗室子弟。”

  是一人死,保全家小。

  还是一家流放随机死。

  这个选择,当真是不太容易。

  一旁的郑叔清不苟言笑,外人看不出他在想什么。

  郑叔清不敢同情李适之,也不屑于嘲讽对方。他很明白,右相这个位置不好坐,自己搞不好就是下一个“李适之”。

  如今大唐各种隐患层出不穷,宰相更迭频繁,政局渐渐混乱,连禁军哗变都出来了。

  天宝时代的宰相,可不好当啊!

  “我明白了,谢圣人天恩。”

  李适之接过高力士手中的白布条,随即跪在地上,行了一个五体投地的大礼。

  “你且快些,本将军还要回去给圣人复命。”

  看到李适之磨磨唧唧的,高力士忍不住催促道,压根就不讲任何情面。

  绝大部分人,都不喜欢在死人面前演戏。高力士此前的冷淡,并不是演给李适之看的。

  “请高将军回去禀告圣人,就说罪臣没有谋反。”

  李适之对着高力士深深一拜。

  对于他的迂腐幼稚,高力士都不知道要说什么才好了!

  郑叔清见状,对高力士说道:“这里有点闷,本官先出去透透气。”

  高力士微微点头,直到郑叔清远去,身影已经看不见之后,他才对李适之说道:

  “李适之啊李适之,你到现在都还不明白么?圣人根本就知道你没有谋反。

  若是你谋反,还会留下你的家小么?

  你为什么到现在都没有想明白呢?”

  那为什么要我自尽?

  李适之一脸惊愕,甚至都说不出质问的话来了。他一直都觉得自己是被是被天子“误会”了,只要自己陈明利害,说明白道理,起码逃脱牢狱之灾是不难的。

  没想到居然遭遇高力士贴脸嘲讽。

  但高力士显然不想给死人留面子。

  他摇头叹息道:

  “银枪孝节军兵变讨赏,而且还进了长安,逼宫成功。你作为右相,难辞其咎。

  单从这一点看,你就不得不死!

  圣人需要对天下人有一个交代,需要对大唐的边军禁军有一个交代,银枪孝节军都杀到兴庆宫门口了,这件事岂能善了?

  若是不将谋反的帽子按在你头上,若是将来其他军队闹赏,岂不是人人都要兵发长安,求圣人主持公道?

  圣人不想有那些闹心的事情,既然银枪孝节军是打着奉旨平叛,尊皇讨奸的旗号,那你这个右相,便只能成为他们口中那个造反的奸臣了。

  这个道理,你到现在都没有想明白么?看来,圣人还是太高看你了。”

  高力士一个劲的摇头叹息,为李适之的愚不可及感觉惋惜。

  “官兵抓强盗”的游戏里面,一定会有两个立场绝对对立的人,即:官兵和强盗,那么这个故事才能继续讲下去。

  既然银枪孝节军兵变成功,击败了数量远远多于他们的神策军,那么这支军队就已经是官兵了。说他们不是“官兵”的人,都会被他们砍死!

  无论是谁,在兵变中站到他们对面的,都会自然而然的成为“强盗”。

  换言之,如果没有“强盗”,那么“官兵”的人设,就立不住了,朝廷总不能公开说银枪孝节军是强盗吧?

  一个旗帜鲜明,立场冲突的叙事里面,怎么能没有坏人呢?

  所以,朝廷里面就必须得有一个够分量的人,扛下所有的黑锅,去当这个坏人。

  这个人要么是皇帝,要么是右相。

  总不能让基哥背锅吧?所以“坏人”就只能是李适之了。

  这位前任右相至今看不透这一点,有此下场并不让人意外。

  反倒是方重勇这个小年轻,从兵变到勤王,转换得异常丝滑,可谓是收放自如,举重若轻。

  令人刮目相看。

  此子才是深不可测啊!李适之这样的老人,已经跟不上时代了。

  高力士心中默默点评了一番,此刻看向李适之的眼神,充满了怜悯。

  “居然是这样……居然,这样的,可笑,可笑。”

  李适之一边摇头叹息,一边后退,忽然朝着监牢的墙上猛撞了上去。

  请收藏:https://m.kuai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