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66章 西域寻亲之旅_盛唐挽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模式,民即是军,军亦是民。在帝国衰落时,这样的结构可以最大程度争取战略缓冲。

  为了对抗沙漠化的恶劣自然环境,为了维持灌溉体系,为了对抗人数占优势的草原民族军事压力,汉民需要摒弃小农经济模式,进入集体所有制模式。

  以“戍堡”为单位,进行军事殖民扩张。每到一地,就杀掉或者驱赶原住民,让内地的汉民迁徙至此。汉代以来经略西域,中原政权就一直是这么玩的。

  一个戍堡也是一支小规模的军队,同时还是一个同吃同住,互帮互助的集体农庄。货币这玩意,在这样的模式下不好使。

  在丝绸之路兴盛以前,很多时候这就是西北汉民的常态组织模式。只是当事人和当权者,处于后知后觉的状态。还没有总结出理论,也无法长期维持,更没有细心研究利弊。

  更要命的是,西北过于军事化,会导致边疆关系紧张,无故耗费国力。

  丝绸之路的繁荣,改变了这种运作模式。而丝路繁荣秘诀,就在于商品经济与自由贸易。到这一步,大唐可就不能说移民到一处,就把那里西域的原住民杀死或赶走了。实际上国力也不允许这么玩。

  自开元以来,河西乃至大唐所控制的西域,就是在努力发展商品经济,并因此而繁荣。

  武威、敦煌、张掖等地,莫不如此。商品经济的繁荣,极大加强了大唐在西北的控制力与向心力。这里的城旁部落,对于大唐的忠诚度,比幽州那边高了几个数量级。

  比起单纯的移民和军屯,这种开边模式无疑成本要小很多。

  到底是要繁荣,还是要边疆安全,或者是殖民开边形成永久性的基本盘。这些选项有时候可以同时都要,但很多时候是非此即彼,只能选一个。

  有舍有得,任何政策都是有利有弊的,不存在什么万全之策。

  目前大唐的制度,还是以民族团结为主流,以丝绸之路为依托发展商品经济,来加强对西域的控制。

  西域的汉民数量并不多,也不是靠铁血而残酷的军事开边和殖民屯垦来稳固局面。

  请收藏:https://m.kuai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