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5章,苏三的猜想_定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个皇帝,那为什么还要舍近求远呢?

  赵允想做皇帝,机会只有一个,那就是完完全全地掌控禁军。那些外在形势,笼络了多少官员,在外头结交哪些将军,都是假的,一旦到了关键的时刻,只有禁军,才是关键,只有禁军才可以翻盘。一切皆可不要,唯独禁军一定要拿在手里,不惜一切代价。。

  赵允只要认识到了这一点,其他什么事情都不需要做,只需要好好地韬光养晦便可。。可惜赵允太功利,太注重形势,而忽略了眼皮子底下,最重要的力量。。

  就像下象棋一样,你在外头,有千车万马,当头炮架得满天飞,看似胜券在握,却不知人家早就把你的士,变成了当头的卒,顶上了你致命的要害上。等你挥师回救的时候,过往早已成为往事,灰飞烟灭。。

  这在历史上,并不乏先例。真正读史的人都明白,形势的转变往往就在一瞬之间,而那些只会叫的文官,外官,在武力之下,根本无所适从。。

  最后的争夺战,势必只在对禁内的控制权上,谁先在这上头得了一块筹码,那谁就占住了一步先机。其实这一点,并不是什么隐藏了很深,让人难以看清的隐密道理。

  以吴台铭为首的*,和以吴王为首的二皇子党,谁都明白这个道理,但谁都没有把这个摆到首要的位置。。。

  要不然吴王就不会做出刺杀太子的阴谋之事;而吴台铭也没有必要想方设法地要压下赵允一头。

  吴台铭不过是一个爱慕虚名的小老头,他心里想得是保着太子,自己做一个三朝的老相,名垂千古。以他眼前的地位,他就算想到,要把禁军牢牢地控制住,也不可能会有什么有效的动作。他是相爷,他要是朝那方面走,会被别人掼上谋反的帽子,因此,他不敢!

  吴王也不敢,因为,他不是太子,他名不正,言不顺。他太多疑,不了这个决心,下不了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决心,来行此险着。他宁愿稳扎稳打,步步蚕食,把太子一步一步地逼上绝境。

  还是那句话,命运由性格决定,赵允是这么个性格,那就决定了他不会放弃现有的成果,去行这个险。

  其实,这也是为什么赵允放弃阳谋,要去做行刺杀赵广这样的阴谋的根本所在。。。因为他感觉到,自己在发展了这些年之后,还是无法完全掌控局面。。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没有突破认知上的瓶颈,所创造出的局面也是有限,苏三看不出赵允有什么手段能改变大局。。除非他也被生生,还有可能。。

  那么,在这所有这些事情中,能让杜如悔都感觉是一桩很大事情的事,会是什么事情呢?

  刺杀皇帝?这个不太可能,皇帝现在死,对赵允而言,一点好处都没有。

  仍旧是刺杀太子?可能吗?太子上回差

  请收藏:https://m.kuai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