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15章 不灭西夏,踏平金国,朕睡不着觉(第一更)_金军围城,重生宋钦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蛀虫满天。

  这两年,重建了一批禁卫军,几乎是换了一次血。

  但远远不够。

  新军法中有很重要的一条,入伍参军者必须是良家子弟。

  实际上,这一条从去年禁卫旅招募就开始推行。

  当年唐军为什么如此强悍?

  因为盛唐时期的军队都是接受过教育的良家子弟,例如岳飞那种。

  军人在唐朝是荣誉的象征,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进来蹭吃蹭喝的。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赵宁真正重振宋军的决心。

  众人说道:“陛下圣明,新军法必壮哉我大宋!”

  赵宁又说道:“讲武堂朕也设立好了,新军要识字、读书,军人要有信念,对朝廷有信念,对大宋有信念,这样的军队才能打胜仗。”

  李纲说道:“陛下,臣担心,若是过于放任,会使武人骄横。”

  “朕知道你的意思,但现在不是内守,是要重新打开局面,在不久的将来,大宋要主动出兵西夏,出兵金国。”

  “攻守若要易形,必须扩充武德!”

  赵宁越说语气越锋利,整个人仿佛一柄出鞘的利剑,他的目光也越来越深沉,连语气也自然而然变得咄咄逼人起来:“党项如同一条毒蛇在西北卧了近百年,金国又在咱们头上悬了一把剑!”

  “不灭了西夏,踏平金国,朕睡不着觉!”

  张浚立刻说道:“陛下放心,臣就算累死在陕西,也重振我大宋军威,踏平西夏!”

  赵宁的目光落到宗泽身上:“宗帅,你有什么要说的?”

  宗泽用一种比较深沉的语气说道:“老臣也赞同陛下所言,从目前我军的布局来看,确实还需要再加强,无论是招募兵源,还是后勤供给,或军备,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重振军制,裁汰冗余,正本清源。”

  “李相公呢?”

  李纲说道:“臣也赞同,我军入编者,大多为流民或招安匪徒,其性恶劣,难以驯服,平时蹭吃蹭喝,大难之际,一哄而散,难成大事。”

  李纲继续说道:“便说去年九月,金军南下越过黄河,在沧州西南石家圈镇的收兵,是靖康元年在河北东路民间义军一个叫李春的首领,其人在当地以勇著称,然一遇金军即溃。”

  “非李春不勇,而是他的人马,大多是难民,难民入伍,有愿以死保家者,却也有一大部分只是为了吃一口饭,当金人大举而来,这些人顿时慌乱无措,自己溃逃,还影响了大军。”

  “此类情形,在各地皆有发生。”李纲也是一阵感慨,他的东线可以说是实力最薄弱的,底子最浅的,唯一能打的是韩世忠。

  而更多的只是之前河北东路一带的义军,或者临时招募过来的军民而已。

  缺乏正规训练,对战争恐惧,不堪一击。

  甚至李纲认为,他的东线能守到现在,真是上天眷顾。

  李纲似乎是感慨最多的那个人,他继续说道:“不瞒陛下,去年九月南下到沧州的那路金军,后来臣打听到了,是刘豫的人马,与金军精锐战力相差甚多,饶是如此,石家圈镇的守军也是不堪一击,此乃臣之失责。”

  “刘豫?”这个名字顿时吸引了赵宁的注意。

  军情司可不知一次向自己汇报这个名字了。

  请收藏:https://m.kuai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