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63章 宋辽博弈(第三更)_金军围城,重生宋钦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愿意退让,我们的确想做买卖,但契丹人不相信我们。”

  岳飞点了点头,说道:“与契丹人的战争,看来无法避免了。”

  第二日,岳飞给在高昌的刘锜写了一封信。

  宋军开始积极备战。

  在草原上,显然没办法像中原那样一路横推,以战养战。

  长途奔袭在所难免,后勤压力自然就大起来。

  五月中旬的时候,一批粮食物资从高昌调度了过来。

  此时,张珂再一次抵达了虎思斡耳朵城。

  这一次张珂的身份又不一样了,他带了两封信。

  一封信是赵宁给耶律大石的,是一份共富贵的信。

  在信中,赵宁用最真诚的语气,向耶律大石表达了和平相处的决心,希望大宋能与大辽像过去那样。

  与此同时,承诺大宋将商品源源不断输入到大辽,并且免除大辽进入大宋的所有商税。

  这是一封极其具有诱惑力的信。

  耶律大石看完后,甚至有些怀疑赵官家是不是脑子有问题,居然能开出如此优厚的条件。

  但耶律大石并不知道,时代已经变了。

  像耶律大石这样的人杰,自然非同一般。

  可是他不知道水泥路,不知道珍妮纺纱机,不知道水力纺纱机,不知道江南的改稻为桑,不知道流水线生产带来的社会分工。

  这些都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使得商品开始步入标准化时代,压低了商品的成本,使得生产国有了强大的成本优势,对周边国家进行商品倾销。

  商业联系带来的依附关系,将在强大的军事保障下,使得周边国家逐步对强大的大宋产生依赖,进一步推动文化、经济的融合。

  这就是赵宁的战略目的。

  蒙古人真的征服世界了吗?

  世界只是在蒙古铁蹄下短暂的呻吟而已,蒙古人并没有在征服国留下蒙古文化和蒙古文字。

  武力的征服,永远只是昙花一现。

  武力保障的基础之下,威力更加巨大的文化改造、经济渗透、金融融合,才是真正彻底驯化一个国家的手段。

  至少赵宁是这么认为的。

  所以,岳飞带着他赵宁的意志力,到了西北。

  顺便,赵宁那份友好的书信呈现在了耶律大石的面前。

  耶律大石有他的局限性,他无法快速推断出赵宁的真实目的,只能怀疑赵官家实在口蜜腹剑。

  第二封信是岳飞的信,岳飞以大宋在西域的最高统帅的名义,给耶律大石写了一封信。

  这封信的口吻就生硬多了,甚至字里行间的杀伐之意毫不掩饰。

  耶律大石依然对张珂客客气气,张珂的每一个疑惑,耶律大石都回答了。

  但放人?

  免谈!

  又过了半个月,已经是靖康十六年的六月,张珂愤然离开虎思斡耳朵。

  离开之前,他公然大骂耶律大石是卑鄙无耻的小人,还将萧斡里剌等一众契丹高层都骂了一遍。

  骂归骂,契丹人依然很客气地他送出了虎思斡耳朵城,并且一路给他开绿灯,不允许任何人伤害到这位宋使。

  这手段,明显就是中原上国才有的。

  回到北庭城后,张珂汇报了所有的情况后,岳飞得出了一个结论:契丹人是想等着我们长途跋涉去找他们。

  请收藏:https://m.kuai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