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55章 铁鹞子再现!(第二更)_金军围城,重生宋钦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肉眼可见的速度崩塌。

  西夏骑兵眼见宋军动用强弩,立刻快速散开。

  等散开后不知过了多久,又开始集结,随后换了个方向往战场上冲,反复数次冲击,宋军多次被冲击,攻击的队形明显松散开。

  西夏军也好不到哪里去,宋军的骑兵也多次进攻,见西夏军来回切割。

  双方目前基本上处于对峙阶段。

  突然,一声声战马嘶鸣,铁蹄震动地面,前方杀出了一支非同寻常的军队。

  他们全身披甲,连战马都披上了铁甲。

  这支骑兵只有五百人,但是一出现,却仿佛战场上的死亡幽灵一般。

  他们快速进入战场,一进去,竟对原本阵型有些涣散的宋军造成了碾压之势。

  所有抵抗他们的,都被立刻杀死。

  原本还在抵抗的宋军,出现快速溃败。

  “报!刘总管,西夏人出现了一支具装骑兵!”

  “具装骑兵!”刘锐眯起眼睛来,“是铁鹞子!”

  铁鹞子,仅次于铁浮屠的重装骑兵,是西夏皇帝的亲卫军之一,是西夏精锐中的精锐。

  铁鹞子一律由党项贵族子弟组成,平时每一顿都供给大量的肉,铠甲是西夏最好的铠甲,刀和弓箭是最好的。

  关于铁鹞子,汴京讲武堂曾经用它与金国的铁浮屠做过比较。

  若是三千铁鹞子和三千铁浮屠正面对冲,谁能胜?

  岳飞说铁浮屠能胜,而李彦仙却说铁鹞子能胜。

  甚至有人说,金兀术的铁浮屠就是模仿的西夏的铁鹞子。

  《宋史·兵志》记载:有平夏骑兵,谓之‘铁鹞子’者,百里而走,千里而期,最能倏往忽来,若电击云飞。每于平原驰骋之处遇敌,则多用铁鹞子以为冲冒奔突之兵。

  不仅仅如此。

  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谈道:凡锻甲之法,其始甚厚,不用火,冷锻之,比元厚三分减二乃成。其末留箸头许不锻,隐然如瘊子,欲以验未锻时厚薄,如浚河留土笋也,谓之“瘊子甲”。

  “瘊子甲”就是铁鹞子披的铁甲。

  沈括曾在神宗五路伐夏之时参与了永乐城之战,目睹“瘊子甲”的防御功效,他是这样说的:“去之五十步,强弩射之,不能入”。

  也就是说,哪怕相隔只有数十米,宋军用最强悍的弩箭射击,也不能射穿瘊子甲。

  而宋代还有一说法:契丹鞍,夏国剑,高丽秘色,皆为天下第一。

  西夏不仅仅铁甲锻造技术强悍,刀剑的锋利程度也是天下一绝,这些也都是铁鹞子的配备之一。

  当铁鹞子一出现的时候,刘锐的脸色也变了。

  那是夏主的亲卫军,据说一共只有三千,居然出现在了这里?

  夏主真的是舍得下血本啊!

  刘锐大怒道:“儿郎们,随我一同去杀铁鹞子!”

  “是!”

  剩下的宋军立刻高呼。

  刘锐亲自身披数十斤重的步人甲,带着一众步人甲,慢慢地朝前面的战场推进过去。

  铁鹞子的冲势越来越猛,如同一团凝固的钢铁洪流,在宋军的军阵中翻滚、咆哮。

  他们手中的重刀一刀就能震裂宋军士兵的骨头。

  无数人倒在这样的兵锋之下。

  一旦这道防线被撕破,西夏大军就能冲到城东,对正在攻城的宋军造成毁灭性突击。

  ps:我强调一下,看到一些读者说用开花弹,也就是打出去能爆炸的炮弹,这东西得有引信这个装置,必须有,不然在炮膛内就爆炸了。

  还有一看到战争就开始骂说不会用拒马桩一类的吗?

  我在之前的战争就明确写过,古代骑兵突击之前,每次都得派少部分骑兵先去试探,遭遇战是几乎不可能用拒马桩一类的,敌人没那么蠢。

  我不可能每次写骑兵战术的时候,都写一遍先派少部分去试探吧?

  另外,还有一部分读者,如果你们认为哪里有问题,请有逻辑的明确指出问题所在,我们一起讨论并且改正,我也在不断学习。

  但你笼统的扣一顶帽子下来,我接不住啊!

  请收藏:https://m.kuai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