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0章进宫面圣_大国崛起1644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届时整个北伐都有可能功亏一篑,这不是李鸿飞想要看到的。

  单就这一点来看,朱由检远远比不上李鸿飞,朱由检的大局观太差,做事根本不考虑后果。

  当初坑杀袁崇焕之时,皇太极的反间计只是其中部分原因,主要原因还是政治斗争,虽然当时铲除了魏忠贤,但魏忠贤的余党却在做最后的反扑。

  果然,朱由检为了打压政敌,根本就没考虑除掉袁崇焕的后果,又或许,他自认为彻底清除了魏忠贤一派,准备着手收回兵权了

  朱由检手段确实高明,但却不适合做一名合格的政客,要不是他有朱家王朝这个正统血脉,甚至还不如李自成那样的农民军领袖。

  李鸿飞明白,不能在任由朱由检这样“胡闹”下去了,必须尽早解决这个隐患,否则以后非得捅出天大的篓子。

  内战,是李鸿飞不愿意看到的,但如果真到了那一天,李鸿飞不介意除掉朱由检。

  毕竟“携天子以令诸侯”,这种事在华夏并不少见,太子朱慈烺虽然已经确定,死于多尔衮之手,可朱由检第五子朱慈焕,却在1647年底,让东厂寻到并迎回南京皇宫。

  朱慈焕乃是明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第五子,崇祯六年出生,母田贵妃。

  在原本的时空中,甲申之变后,朱慈焕为躲避祸乱,隐姓埋名,先后多处安身,虽然本人并无复明逆反之意,但朱慈焕的存在,对满清政权而始终是一个威胁,很多人借着拥立他的名号从事逆反活动,“朱三太子“成了当时的一种旗号。

  能找到朱慈焕,还归功于李鸿飞发动的西征之战。

  当时满清为了防止汉人南逃,在南下的官道设置了大量哨卡,除非有通关文牒,否则谁也不能轻易过关。

  而这通关文牒必须在当地衙门才能领取,像漕帮那种做走私生意的,倒是有办法弄到文牒,可朱慈焕这种大明重要人物,哪敢去找官府弄通关文牒。

  加上他为了躲避战乱,一直隐姓埋名,除了一个贴身小太监外,可以说是孤家寡人了,这种情况下,他根本没有勇气闯关南下,甚至朱慈焕都不敢去联系,昔日的明朝旧臣,毕竟这时候谁姓“明”,谁姓“清”,真的很难分辨。

  这也是为何后世“朱三太子”,活到了七十六岁才被满清抓住的原因,小心谨慎,是他生存的根本。

  直到李鸿飞1647年九月份发起的西征,令清廷各地大乱,满清为了应对此次战争,调集了靠近长江沿岸的大部分兵力,使得东厂、锦衣卫以及漕帮的探子,能够轻松渗透进长江以北的地盘。

  最后东厂的番子,在郑州地区,终于找到朱慈焕,并将其护送回南京。

  如今才十五岁的朱慈焕,待人十分谦虚,根本不像他老爹那般强势,或许是几年的逃亡生涯,磨平了他心中那股傲

  请收藏:https://m.kuai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