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七章 人口制约_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先安排盛宴——八荤八素,外加粟米饭,饭后还加上“大元米酒”饮品——汗!这个东西从度数上看只能当饮料了。

  (腐败啊!四菜一汤是远远地被超标了啊!)

  但郯族长老们的表现还是让我使劲地撑住下巴,以免它掉下来——一点点酒就醉了。

  说实在的,这东西由于马背上不方便,我带得很少,刚端上桌还考虑它的接受度问题,可是为数不多的两坛(大约五斤装)结束以后,老家伙们的口味大开,坚决要求再上,四坛之后,七名长老就有四名倒在了桌子上,盈翔跪倒在墨龙旗前痛器流涕,谁都劝不住。

  这一天就算白费了——我在心里PS了一下这些喝淡米酒都要倒下的长老们——看来是不用谈正事了。

  事实上,盈翔也是第二天才提出他们的建议:让我们派遣代表跟他们到郯族所在地,去建一个一模一样的贸易城。

  开玩笑!凭什么你莒族有的东西,我郯族就没有!

  从盈翔的口气中,我闻得到一股浓浓的酸味——郯族是比莒族要古老的少昊分支,也是比较讲资历和要面子的部族。

  对好东西的向往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再强大的文明,物质的攻势都要比理论说教要来得直接,一顿大餐,比什么都有力地说明了大元贸易城是个好东西。

  尽管早有预料,我还是为中国传统餐饮文化作为外交武器的威力所折服。

  但这时我发现大元潜伏的一个危机浮出水面了——人口!

  不断扩大的文明攻势,是需要已经充分消化这一文明的人口来支撑的。

  从原来大元城周围部族聚集起来的班底大约是6000来人,其中接受了各种技术培训的大约有3000人口,而且分散在陶器、农业、建筑、木工、文化……等各个方面,一旦要建设一座贸易城,需要的都是具备基本上所有技术的一个强大代表团,皋陶那边的大元贸易城已经先后去了近1000人,木驼还天天跟我要人,直嚷人手不够。

  莒族这边的新城现在开始用牲畜换各小部族的劳动人口参加施工,最迟在年底也要初步投入使用,那起码又是1000人以上的需求量。

  明年大元城的农业生产还需要人手呢!

  就算从皋陶族那边培训出来的新人得到偃师长老的支持,能够来参加其他新城的建设,但数量和质量也太不足了。

  更为头痛的是骑兵,目前的近500匹马中,一岁半以内的小马就有80多匹,病马、怀孕的母马等又占到近40匹,能用的只有370匹左右,而骑兵已经达到了350人,能够灵活使用的马匹实在太少了。

  但建立远距离分散的新城,又实在离不开骑兵们的机动能力,不管是从安全还是从快速运输方面,骑兵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上次木驼和莱夷族打了一场硬仗,靠骑兵占尽了优势,但即便如此,好战的木驼过后跟我说起当时的情况,还是比较保守的。

  “好在莱夷族人在跟皋陶族战斗中已经累得不行了,不然,若只靠那200骑,对付1300人以上的莱夷,至少也得付出50人以上的伤亡。”

  “没有100人以上集中使用的骑兵,根本不能对付1000人以上的集中步兵——如果对方懂得运用方法的话。”

  这样的敌人迟早要出现,我们的人手要用于战斗,还要用于运输和防守。

  总之,进一步的发展开始受到人口不足的制约了。

  请收藏:https://m.kuai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