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五十九章 构建码头_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而是长远之计,有一点麻衣储备是应该的。

  看到族长亲临,造船地匠人们干劲十足,技术方面也多了一个可以讨教的对象,让匠人们放心了不少。骑兵们地工作也大为减轻,从大楚运过来的粮食解决了食物问题,骑兵每天只需要出动50人左右。即可满足900余人的生活所需。

  多出来的人力开始投入码头建设,村中的木屋我不去动。但新建的土坯房却迅速开工,考虑到后来族人居住问题,砖房建设推迟到下一步再进行。

  但让我恼火的是,建土坯房一直不太顺利。

  长江的多雨天气对夯筑土坯房形成了很大地威胁,头一天才筑好的墙体,第于天就被雨水冲得不成模样,进度屡屡推迟。这里我有点明白为什么先前匠人们修地都是全木构房了。不过新的问题总会有新的解决办法。木匠们通过连续多天召开“诸葛亮会“,许多的臭皮匠总算凑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先建屋顶后筑墙。于是,十多个”木亭子“率先在村中树起,6米多高的”亭柱“将预制好的屋顶高高顶起,在到顶下面,终于可以顺利地开始构筑土坯墙了。

  造船的工作总体上也就只需要500多人,再多,连工作岗位都安排不了,所以现在有近400人投入建房工程,到9月中旬时,经过两个月的建设,首批15栋土坯房已经全部峻工,第二期工程也已经开工,同时,从船厂制板岗位上空闲下来的木匠也开始投入建房工作,这里我已经不再执着于只建土坯房,与土坯房同时开工的还有十多间木板房。事实证明,纯木板房的建筑速度要快得多,几乎是土坯房的一倍,土坯房的地基刚筑完,木板房里已经住进去人了。这个结果让我决定改进建设方案,最后建成的村子里,木板房占了绝大多数,而土坯房良好的御寒能力在长江边上应该不是很必要的。充分的人力和物资,让造船工作也取得了超过我预期的顺利进展,看来没有意外的话,过年应该可以进行首航了。

  这里从大楚传来信息,元方那边急需一批匠人!看到建房工作进展顺利,我给大楚村又送了200名匠人过去,却明确告诉元方,这一次可不是免费的,大楚村得用秋收的粮食作“劳务费“!据说元方那边半秒都没有犹豫,高高兴兴地就答应了。这一次他向我求援,也正是为秋收的问题。从大楚那边传来的消息,这一季的收成远不如太昊的水平,亩产不过140斤左右,虽然考虑到新开土地的问题,却也说明这一带的土地可能并不太适合粟的生长。不过这也不少了,5000多亩地啊,那不是也得收入350吨粮食?按大楚的人口水平,这起码是两年以上的口粮啊!怪不得元方急着要匠人们过去为他修仓库和晒场。这一次,得让元方大出一点血!我的码头建设不需要再从太昊运输粮食过来了!带着梅梅,我在秋收前赶到了大楚村。

  请收藏:https://m.kuai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